2016-07-20
收藏
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注重平时的练习与积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了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小朋友们一定要仔细阅读哦!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几何小实践
本单元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1、初步认识角与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判别角与直角。
2、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4、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给定长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1、角与直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与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
在练习中,很多学生在填写角的各部分名称时,往往将边与直边混淆。在填写时,顶点一般不会填错,但边往往有学生填成直边。直边不是角的名称,只是强调边是直的。所以,教材让学生理解角时用文字表述: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直边往往出现在文字叙述的填空中。
2、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生通过学习以后要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同点)都有8个顶点、12条棱和6个面,还是有困难的,因为记忆有遗忘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请学生在P67做了笔记,同时,P69也有相关习题。
正方体和长方体不同点,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12条棱都相等。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12条棱分成3组,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P69笔记)
在这部分内容中,还常常会考核拼搭一个较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P68⑤)。教材中呈现了两个正方体,一个是A,8个,一个是B,27个。从个数上来说,至少就是指8个,但往往有学生注重了较大,这个较大是相对于单个的小正方体来说的,如果要求拼搭成的大的正方体,其实是没有底的,不能理解错了。到了高年级,我们就可以理解8个小正方体是通过222=8算出来的,也即227个是333=27,即3依次还有464个
所以,只要是拼搭,只要是至少,就一定是8个小正方体,这个概念到高年级也会在填空或选择中出现。
长方形和正方形共同点: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对边相等。不同点: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P71)。
2长方形、正方形
教材安排学生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目的是体会面是在体上,但学生对形(平面图形)和体(立体图形)会混淆起来,这需要学生解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是形还是体,从而在脑海中搜索相对应的知识体系,做出正确解答。
比如: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4个直角;而长方体和正方体则有24个直角(有6个面,每个面4个直角,64=24个);长方形和正方形是4条边,而长方体和正方体是12条棱。平面图形中是边,只有4条,立体图形中是棱,共12条。
另外,如果要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上按指定要求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千万不能在画完后忘了标上边的长度。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就为大家整理到这,想要了解更多小学生辅导资料欢迎关注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
走出数学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误区
理解与创新——与主题图的对话
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警惕课堂练习中的“四化”
指导学生记数学课堂笔记的理性思考
在“评价与反思”中前行
对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数学的旋律 在学生指尖上跳跃——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打造真实的数学课堂 让课程改革远离“浮躁”——实践新课程的反思与感悟
让40分钟体现课堂教学的价值—关于数学情境创设的失误
关注新型数学课堂中的学困生
“数学味”缘何会淡
如何走出估算教学的误区
数感的生成与发展
改善课堂提问的策略
透视不同课型教学的有效性
克服传统作业弊端,科学合理设计作业
关注发展需求,提升数学思考能力
学生的错误 教学的契机
数学教学:如何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
如何引导学生“做”数学
例谈探索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潜心研究 准确把握 扎实教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让学生扬起兴趣的风帆
“多样化”与“最优化”,孰轻孰重
割舍传统应用题教学的情结
线段是直线吗
努力实现多种思维的互动
让数学教学在对话中进行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