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2
收藏
对于高中同学,每天学习的知识都在不断更新,知识就需要不断地归纳总结,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总结了高一数学下学年期末备考知识重点整理,一定要仔细阅读哦!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1)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的定义:空间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a、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交线平行。
b、相交
二面角
(1)半平面: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个部分,其中每一个部分叫做半平面。
(2)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为[0°,180°]
(3)二面角的棱:这一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4)二面角的面: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5)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6)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esp.两平面垂直
两平面垂直的定义:两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记为⊥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Attention:
二面角求法:直接法(作出平面角)、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面积射影定理、空间向量之法向量法(注意求出的角与所需要求的角之间的等补关系) 多面体
棱柱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棱柱的性质
(1)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2)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3)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对角面)是平行四边形
棱锥
棱锥的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棱锥的性质:
(1)侧棱交于一点。侧面都是三角形
(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是相似的多边形。且其面积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远棱锥高的比的平方
正棱锥
正棱锥的定义:如果一个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正棱锥的性质:
(1)各侧棱交于一点且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3)多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esp:
a、相邻两侧棱互相垂直的正三棱锥,由三垂线定理可得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b、四面体中有三对异面直线,若有两对互相垂直,则可得第三对也互相垂直。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提供的高一数学下学年期末备考知识重点整理,大家仔细品味了么,希望在学习上能够帮助到大家。
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对策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一次县数学优质课观摩后的一点看法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感悟2012
小学数学老师参加培育站暑期研训活动有感文章
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的研究
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论文
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好概念数学”的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
关于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设计数学练习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论文鉴赏之:浅议情感智商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数学
新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德育工作总结感悟
关于浅谈小学数学基本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种类的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学习参考推荐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应用性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小学数学思想方法
2010年度末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教师总结5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之名师别样理解数学教学规律
小学数学教学中--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数学吧
"数学课堂也美丽"数学课堂不在枯燥
小学数学论文: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与游戏推荐
2010年度末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教师总结4
2010年度末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教师总结1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论文
2010年度末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教师总结3
怎样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