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2
收藏
为了帮助大家在考试前,巩固知识点,对所学的知识更好的掌握,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编辑了高一下学期数学期末备考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 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 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 = A A∩φ= φ A∩B = B∩A,A∪A = A
A∪φ= A A∪B = B∪A.
4、全集与补集
(1)补集: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 ),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
记作: CSA 即 CSA ={x ? x?S且 x?A}
(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
(3)性质:⑴CU(C UA)=A ⑵(C UA)∩A=Φ ⑶(CUA)∪A=U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6章6.1函数第1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2.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6章6.6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6章6.3一次函数的图像第2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2.2轴对称的性质第2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评价测试卷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3章3.1勾股定理第2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小结与思考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5.1物体位置的确定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5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2.2轴对称的性质第1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第3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答案第2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6章6.1函数第2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4.3实数第1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4.1平方根第1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5.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2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6章6.5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6章6.3一次函数的图像第1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4.2立方根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评价测试卷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6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6章6.2一次函数第1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第1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6章小结与思考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第1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6章6.2一次函数第2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3章3.1勾股定理第1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小结与思考学习与评价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7课时学习与评价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