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5
收藏
教学内容:
教材28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七4-8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有大人和孩子、有男有女)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讨论。
[说出自己是按什么分类的,又是怎样记录分类结果的?]
汇报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按大人和小孩分:大人8人,小孩 4人。
按性别男和女分:男 6人,女 6人。
[可以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统计表中。突出统计表的简洁性。]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体会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完成做一做: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请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2.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先逐步整理完成第(1)小题,然后填在(2)题的表格中。]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3.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学生自选标准把动物分成两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出来。(①按照行进的方式分为飞行的和爬行的;②按繁殖方式分为胎生的和卵生的等)]
4.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5.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引导学生理解象形统计图或简单统计表中数据所表达的意思:①说说图中呈现的是什么统计结果。②问学生:小乌龟这一项上涂了3个圆圈,表示什么?是学生真正理解象形统计图的含义。]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学生自选标准进行分类整理,从而认识和理解了简单的统计表,并学会了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最终学生感受到了: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体会到了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
人教B版选修2-3高中数学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课件 基础过关打包下载(6份)
函数的奇偶性2(必修1)
人教B版选修2-3高中数学1.2.2《组合》ppt课件1
人教B版选修2-3高中数学2.2.2《事件的独立性》ppt课件1
人教B版选修2-3高中数学1.3《二项式定理》ppt课件打包下载(3份)
人教B版选修2-3高中数学1.2.1《排列》ppt课件2
1.2.2函数的表示法(必修一)
人教B版选修2-3高中数学2.2《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ppt课件打包下载(3份)
函数的概念(必修一)
人教B版选修2-3高中数学2.3.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ppt课件1
函数的表示法(必修一)2
函数的概念(必修一)2
1.3.1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与交集)
函数的表示法(必修一)
2.1.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必修一)
人教B版选修2-3高中数学2.2.1《条件概率》ppt课件1
人教B版选修2-3高中数学2.4《正态分布》ppt课件1
2.2.1对数的概念新课标高中(必修1)
人教B版选修2-3高中数学2.3《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ppt课件打包下载(2份)
人教B版选修2-3高中数学1.2.1《排列》ppt课件1
人教B版选修2-3高中数学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ppt课件打包下载(3份)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二)补集(必修一)
人教B版选修2-3高中数学2.2.1《条件概率》ppt课件2
1.3.1函数的最大(小)值(必修1)
函数的单调性(必修一)(苏教版)
1.2.1函数的概念(必修一)2
1.3.2函数的奇偶性(必修1)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全集与补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一)并集、交集 (必修一)
函数的表示方法(必修一)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