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5
收藏
【编者按】查字典数学网小升初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小学奥数常考的知识点分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奥数中,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复习和了解。掌握小学奥数中的这些关键问题,我们才能有更好的发挥。所以,我们对下面这些要点就有必要去进行理解。
小学奥数的知识要点简析: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 和倍问题 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 几个数的和与差 几个数的和与倍数 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 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 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 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 和与倍数 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 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 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 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 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 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掌握小学奥数中的这些重要知识点,我们就一定能够在小学奥数中有更好的表现。所以,希望大家能够认真了解小学奥数中的这些知识要点,多多分析才能得到更好效果。
北京二中02-03学年第二学期初二数学期中考试
北京市朝阳区某中学七年级数学月考试卷
初一(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角平分线性质 教案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人大附中07~0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初一数学试题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相交线与平行线
北京二中02-03学年初一数学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06年一零一中学初一第二学期数学月考题
初一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三角形
人大附中初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七年级(初一)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北师大版
北京二中02-03学年第二学期初二数学期中考试
2007年秋季北京一零一中学期中考试答案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能力自测题 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汕头市龙湖中学初一年级第二学期单元考试
北京市清华附中初一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总结
西城某中学初一普通班数学月考试题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能力自测题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组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