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9
收藏
数学课堂反馈是指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项信息交流,传递和相互作用,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也是实施教学活动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方式与重要手段,教学反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本文举例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反馈策略的有效运用。
1、及时性:捕捉反馈中的闪光点,启发认知。
学生是一个个有个性的、鲜活的生命体,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这种个性差异使得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进程时常会与预设有差异甚至背道而驰。如何使课堂教学按良性的轨道行驶,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呢?这就需要教师认真聆听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捕捉闪光点,发挥其引领作用,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从而生成新知。
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我让学生写一写围不同个数的三角形需要小棒的根数,比比谁写得多。在写的过程中有学生小声嘀咕:写不完啊!一石激起千层浪,赞同声此起彼伏。我心中顿时一喜,心想这是一个契机,于是马上说:是啊!写不完,但是你能想办法写全吗?这一提问问在学生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之时,给学生指明了探索的方向,开启了思维的闸门,从而引出了用字母表示数。当学生提出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时,我紧接着问:那么小棒的根数怎样表示呢?有学生说用字母b表示,此时武断的否定只能抑制学生的思维。我顺势提问:b和a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很快发现b是a的3 倍,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含有字母的式子a3=b。
上述教学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敏锐地关注提取,灵活地应变处理,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所以,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观察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乘法:复习 第7——9题及思考题(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乘法 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1课时: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后感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4课时:观察物体单元评价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第5课时:单元评价)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3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 练习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 3 教时 练习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乘法 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用连乘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说课与教学设计
经历观察活动——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学片断与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