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乘法:复习 第7——9题及思考题(2)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乘法:复习 第7——9题及思考题(2)

2015-11-27 收藏

(第12课时:复习 第79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有条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对策: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

教学准备:准备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本练习

1、园林工人在一条路的两边栽树,每边栽16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车每分钟行驶800米,轿车每分钟行驶的米数比卡车的3倍还多50米。轿车每分钟行驶多少米?

二、补充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1、出示图:叠在一起的4堆钢笔盒图,每堆5盒。

文字:每盒有12支钢笔。

一共有多少支钢笔?

2、每个工人每天可以装配自行车20辆,照这样计算,8个工人7天可以装配多少台自行车?

(1)学生独立思考

(2)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有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

3、一件衬衫100元,一套西服的价钱是一件衬衫的5倍,一件皮衣的价钱是一套西服的2倍。

(1)买一件衬衫和一套西服一共要多少钱?

(2)买一件皮衣要多少钱?

(3)根据上面的条件,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解决。

出示条件后分题出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

4、今年,爷爷的年龄是小军的4倍,去年小军17岁,爷爷今年多少岁?

学生读题,教师出示:

(1)174=68岁68+1=69岁

(2)17+1=18岁 184=72岁

组织学生讨论:到底那种解法是正确的?你是怎样想的?

5、三年级3个班,一共有23个学生来参加数学竞赛。一个同学说:我们分别来自3个班,我们每个班的人数的乘积恰好是385。每个班分别来了多少人?

(1)引导学生用3个不同的符号表示3个班的人数,将题目简约成2个算式:

□+☆+△=23□☆△=385

(2)根据这两个算式,你准备从那里想起,是从第一个算式考虑,还是从第二个算式考虑(引导学生理解从第二个算式考虑)

三、书上的实际问题

书上第85页上第79题

(1)学生自己读题

(2)指名用自己的话来理解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我们算什么?

能自己独立完成的学生自己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举手让老师提供帮助,教师巡回指导。

四、 思考题

1、先做完课堂作业的学生思考书上的思考题。

理解意思,了解第1课到第200棵树之间只有199个间隔,所以只要用5乘199就可以了。

2、补充思考题:时钟4点钟敲4下,用12秒敲完。那么6点钟敲6下,需要几秒钟敲完?

板书设计:

复 习

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思考:

7~9题结合有关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第7、8题都是可以用两步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积累对相关数量关系的认识。第9题根据给出的两个基本已知条件提出了几个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解答,以便确定合理的解题思路。也需要学生根据列算式的特点,合理选择口算、笔算或估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

今天主要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如果单靠书本上安排的这些练习,对于学生来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课前适当补充适量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在学生原有的基础和不断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应该比较符合学生的需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考虑,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指导并帮助学生学习用画图的方法来理解题目,从而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这种辅助手段,即使题目再难些,也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尤其是在今天补充的思考题中,画线段图的方法或用学生的座位来讲解,作用很明显,因为这样直观的方法,学生一点拨就通了。

课后反思:

上一节复习课主要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这部分内容主要复习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由于三年级的实际问题中已知条件比较多,数量关系也比较复杂,所以学生需要不段的加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教师需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来解决问题,学生在列出算式后,能说出不同算式的意义。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除了要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思考,还需要加强方法的指导,比如用画线段的方法来辅助解决实际问题。思考题是一道植树问题,先要让学生明确从第1棵树到第200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然后由于每个间隔是5米,就可以知道一共跑了多少米了。学生做这样灵活的题目还是有点吃力。

课后反思:

本课主要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在同一个问题中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提高有条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题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整个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基本能独立分析数量关系,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在解决思考题过程中,我主要帮助学生理解从第1棵树到第200课树一共有多少个5米,使学生发现间隔的个数总是比树的棵树少1。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复习的是两步连乘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帮学生巩固和拓展,如果单单是书本上的知识,大部分学生都会了,以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够高,所以补充了一些题目,稍有难度,有了难度后,自然而然的调动起了所有孩子参与思考的积极性。如书上第8题,求一件大衣的价钱,可以根据题意求,先要求出一件大衣的价钱,再求这样的5件;也可以根据线段图,可以先求出一件大衣是毛衣的3倍,所以5件大衣是毛衣的15倍;补充题的第4题,要求今年爷爷的岁数,要弄清楚倍数关系是要变的,而年龄差是不变的。书上思考题,要引导学生思考:从第1棵树到第200棵树,一共有多少个5,再让学生观察从而发现:间隔的个数总是比树的棵数少1。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