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8
收藏
教学课题:
十几减7、6
教学内容:
十几减7、6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数据的观察直接说出想加算减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 )=12
8+( )=13
5+( )=11
7+( )=14
9+( )=16
6+(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10-7=3
7+6=13
3+3=6
13-7=6
[谁有不同的想法?让大家看看你的算式,猜猜你是怎么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想: 10-6=4 4+3=7
还可以这样算;
7+6=13
13-7=6
13-6=7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观察比较使学生感受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利用的是同一个加法算式。]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13-7=6
13-6=7
10-7=3
7+6=13
10-6=4
3+3=6
13-7=6
4+3=7
还可以这样算;
7+6=13
13-7=6
13-6=7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在四种算法的比较中,学生已习惯使用想加算减法来口算,体会到了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
可爱的角新课标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实录精品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
二(上)1.1统一长度单位
看一看摆一摆精品图文排版教案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
二(上)1.2认识厘米和用尺子量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学设计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镜像对称”教学设计新课标版版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课时安排)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新课标版)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与评析实录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新课标版
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四课时乘加乘减
二年数学上:《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第二单元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经典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案)实录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3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教案
认识角(课标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实录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介绍
角的初步认识(课标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