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7
收藏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列除法竖式)二年级已经学过,第五册第一单元“乘除法” 更让学生学会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所以,本节课《分桃子》,“探索并掌握两位数(竖式)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并不难达成,尤其是48÷2,学生当能非常轻松地口算。在这里,张老师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笔算,出现多种结果,教师较好地贯彻“算法多样化”的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选择,让学生采用自己方法尝试解答,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但也存在对教学目标把握并不非常准确到位的问题。
回顾整节课,张老师在教学48÷2时,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笔算,出现多种结果,学生说列竖式计算想法时,懂得讲出“因为40÷2=20,把2写在十位上,8÷2=4,把4写在个位上,2×24=48,所以48÷2=24”的想法,但定然不懂从高位至低位逐位依次均分的书写方法。他们往往是一次性就把48给分完了。这也难怪,它是从之前的商一位数列竖式除迁移过来的。如果学生在这里没有掌握逐位顺次除的方法,如48÷2对竖式写法的势必出现把48一次性分完的情况,即学生可能就会在商上写出一个24,在被除数48下面照写一个48,再划一条横线,下面添一个0就完事。竖式不会写,说明学生对分的过程的模糊。为此,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笔算,出现多种结果,再引导学生操作,验证获得结果,满足学生急需知道算式结果的心理需求,然后引导学生产生为什么逐位除的疑问。带着疑问让学生动手操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支撑。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学生思维以形象性为主。在教学中,单靠老师的言语讲解有时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操作。通过操作让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操作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在操作中,在学习回答中,让学生获得结果,获得成功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由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在比较明晰较合理的操作方法上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 用整十数除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测试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二、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商一位数(四)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商末尾有零的除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连除应用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的验算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的口算 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商二位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商一位数(二)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用整十数乘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1)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步应用题(三)综合练习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商末尾有零的除法的笔算除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商三位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用一位数除商三、四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用一位数乘、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笔算乘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一位数同两位数或几百几十数乘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