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4
收藏
数学在科学发展和现代生活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小编准备了高一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当时,。当时,;当时,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
①点斜式:
直线斜率k,且过点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
③两点式:()直线两点,
④截矩式:
其中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即与轴、轴的截距分别为。
⑤一般式:(A,B不全为0)
⑤一般式:(A,B不全为0)
注意:○1各式的适用范围
○2特殊的方程如:平行于x轴的直线:
(b为常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
(a为常数);
(4)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
(一)平行直线系
平行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
(二)过定点的直线系
(ⅰ)斜率为k的直线系:,直线过定点;
(ⅱ)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为参数),其中直线不在直线系中。
(5)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当,时,;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6)两条直线的交点
相交
交点坐标即方程组的一组解。方程组无解;方程组有无数解与重合
(7)两点间距离公式:设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则
(8)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到直线的距离
(9)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设计
十几减8的巩固练习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1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平均数2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图形的拼组
24时计时法 第二课时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
练习六 习题训练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练习课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二课时)
十几减7 教案设计
笔算乘法(不进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
十几减6 教案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第一单元
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课一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
笔算乘法(进位)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巩固练习
解决问题 实践环节
第八单元 找规律 教学设计
单元整理复习
第九单元 统计 教学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设计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案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