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4
收藏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小编准备了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1、平面
(1)平面概念的理解
直观的理解:桌面、黑板面、平静的水面等等都给人以平面的直观的印象,但它们都不是平面,而仅仅是平面的一部分.
抽象的理解:平面是平的,平面是无限延展的,平面没有厚薄.
(2)平面的表示法
①图形表示法:通常用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有时根据实际需要,也用其他的平面图形来表示平面.
②字母表示:常用等希腊字母表示平面.
(3)涉及本部分内容的符号表示有:
①点A在直线l内,记作;②点A不在直线l内,记作;
③点A在平面内,记作;④点A不在平面内,记作;
⑤直线l在平面内,记作;⑥直线l不在平面内,记作;
注意:符号的使用与集合中这四个符号的使用的区别与联系.
(4)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注意:如果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一个平面内,我们也说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或者称平面经过这条直线.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直线AB存在唯一的平面,使得.
注意:有且只有的含义是:有表示存在,只有表示唯一,不能用只有来代替.此公理又可表示为: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
注意:两个平面有一条公共直线,我们说这两个平面相交,这条公共直线就叫作两个平面的交线.若平面、平面相交于直线l,记作.
公理的推论: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空间直线
(1)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①相交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可表示为;
②平行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可表示为a//b;
③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平行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b、c是三条直线,.
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3)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注意:①两条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的范围是(0,90].
②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点O的选择位置无关,这可由前面所讲过的等角定理直接得出.
③由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可得出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一般方法:
(i)在空间任取一点,这个点通常是线段的中点或端点.
(ii)分别作两条异面直线的平行线,这个过程通常采用平移的方法来实现.
(iii)指出哪一个角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这时我们要注意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
3.空间直线与平面
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三种:
(1)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与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4.平面与平面
两个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以下两种:
(1)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二次函数的应用测试题1
江苏省宜兴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7周周周练试题
二次函数的图像测试题5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二次函数练习题
数学古典概型学案1
二次函数的应用测试题3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教案
长正方体体积计算教案
数学古典概型学案2
旋转中的计算练习题
江苏省宜兴新街2016-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题
江苏省江阴2016-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7周周练试卷
江苏省江阴2016-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周末作业题
二次根式的加减练习题1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2
江苏省宜兴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周一周回顾试题
二次函数的应用测试题5
福建省南安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题
单式条形统计图教案
二次函数的应用测试题2
江苏省苏州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题
二次根式的乘除检测题2
长正方体的体积与表面积教案
统计与概率练习题
江苏省江阴2016-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8周周练习题
图形的旋转练习题2
比较图形的面积教案
江苏省徐州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题
二次根式的加减练习题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