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4
收藏
2015-2016高一数学第一章的内容是集合,下面是查字典数学网整理的第一章函数的基本性质知识点,请大家学习。
1、函数单调性
(1).增函数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
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减区间.
注意:○1 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必须是对于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
(2) 图象的特点
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
(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A) 定义法:
任取x1,x2D,且x1
(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_
(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复合函数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如下:
函数 单调性
u=g(x) 增 增 减 减
y=f(u) 增 减 增 减
y=f[g(x)] 增 减 减 增
注意:1、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 ,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 2、还记得我们在选修里学习简单易行的导数法判定单调性吗?
2.函数的奇偶性
(1)偶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2).奇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注意:○1 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函数可能没有奇偶性,也可能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2 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总结: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1 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 确定f(-x)与f(x)的关系;○3 作出相应结论:若f(-x) = f(x) 或 f(-x)-f(x) = 0,则f(x)是偶函数;若f(-x) =-f(x) 或 f(-x)+f(x) = 0,则f(x)是奇函数.
注意啊: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1)再根据定义判定; (2)有时判定f(-x)=f(x)比较困难,可考虑根据是否有f(-x)f(x)=0或f(x)/f(-x)=1来判定; (3)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 .
第一章函数的基本性质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数学网预祝大家在新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2011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
2011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五
2013-2014通州初二(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习题及答案
勾股定理逆定理练习题精选
2009年海淀区初二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
二元一次方程练习题
一次函数解析式练习题及答案
07年初二下学期期中数学综合测试A卷
2011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二
分式方程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几何全等三角形证明题练习
初二数学练习题:一次函数趣味练习(1)
一元一次方程测试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答案北师大版
2006年育才中学八年级期中测试数学试卷
05年海淀区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测评
二次根式练习题及答案
2006年育才中学八年级期中测试数学试卷答案
2006年育才中学八年级期中测试数学试卷
2011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十
05年海淀区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测评答案
2011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三
2014年中考二元二次方程组精选练习题
06~07学年北京四中初二上学期数学试卷答案
2011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八
全等三角形测试题及答案
06~07学年人大附中初二数学期末考试答案
2006年实验中学初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试卷答案
初二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