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上)的优缺点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上...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数学实验教...

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上)的优缺点

2013-06-14 收藏

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上)的优缺点

人教社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上)的优 缺 点
 

一、优点
1、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1)增加了"比一比"、"分类"内容。(2)充实了认识图形的内容。先认识立体图形引出平面图形,并体验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增加了认识钟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整时、半时。(4)把"10以内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成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5)各单元初步渗透了统计、数据整理内容。
2、内容的呈献体现了儿童的已有缀和兴趣特点,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有关的素材。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如第6页的"小白兔盖房子"、第96页的"在运动场上"等等。
3、重视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增加了"生活中的数",如教科书的第46页、第57页。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如: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9+5=(),可以用数数的方法:9、10、11、12、13、14;可以把9凑成10;还可以把5凑成10。并且"凑十法"降低要求,不再写出思考过程。
5、把旧教材的枯燥的文字叙述的"应用题"的内容,变为"用数学"的内容,改变成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图画,这样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在欣赏图画中学习新知识。
6、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老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教科书第39页"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呈现了三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后面提出了一人问题:"还可以怎样分?"使老师可以创造性的教学。
7、教材的"新"
(1)"新"在体现教育观念上,按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数学教育观,坚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教材安排了"做一做"、"数学乐园"等栏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实验、推理,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积累学习方法。
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这也是新的教学观念的体现。如在学习第几的时候,课本出示了一幅排队买票的情景图,并让学生指出谁排在第几。
(2)"新"体现在内容上,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知识内容的构建上采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与童话故事作为题例,以利于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使学生完成"现实题材--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学习过程,形成从数学角度考虑日常事物的兴趣与习惯。
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增加了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又是个体发展所必需的统计知识等内容。
(3)"新"体现在编排上,设置小单元。数学课程标准确定的数学目标是多元的,因此必需充分注意这种多元的教学目标,以便于教师细致地、深刻地、准确的理解。教材设置小单元安排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相对集中,重点突出,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把握教学内容和认知目标的同时,去研究对数学的认识、情感体验、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等各个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任务、教学要求选择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4)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是教材新的另一体现。实验教材所选取的素材是生动有趣的,是学生所喜爱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8.教材的"活"
(1)"活"体现在教材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材倡导小学生在浓厚的问题情景中动手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因此,教材为学生留有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利于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
如在学习《数的分解》这一部分内容时,教材分三个层次,让学生自主探索。第一层次,让学生通过操作得到4的三种分法,接着让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共同分5根小棒,掌握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5。第二层次,让学生自己填写6、7的组成,在活动中探索8、9的组成,并归纳出分的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从而得出10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10。
(2)"活"体现在教材选择的数学学习内容,不仅有现实意义,也富于挑战性,设置的问题具有启发性,有的问题还有利于学生开展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
如在"认钟表"中有这样一道习题:过一小时是几时?让学生思考。
(3)"活"体现在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而有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例如,学生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允许学生联系实际探索不同的算法,相互比较、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习8加几,8+9可以把8凑成10,也可以把9凑成10。再如分类让学生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4)"活"体现在练习形式,大部分例题和习题以学生喜爱的形式出现。如跳绳、乘坐公共汽车、小动物找房子等,都是学生所喜爱的。
9.教材的"实"
教材首先是落实数学基本功。教材减少例题数量、避免过多重复的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此同时,通过富有情趣、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活动,保证学生打好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缺点
1、教材在章节的编排上有一定的缺点,如第五章分类应该放在第四章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前边,因为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中要用到分 类的知识。
2、配套的教具、学具、练习题跟不上,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诸多不便。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