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导学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_心得交流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数学导学互动教学培养学...
首页>教学经验>心得交流>数学导学互...

数学导学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016-03-30 收藏

一、创设思维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掌握于思,思起于疑,创设情境,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起了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创设长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索、兴趣。如在学习“三角形中位线运理”时,一开始,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连结任意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问题提出后,同学们开始画图、观察、度量很快得出结论:它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接着我开始启发:“把任意四边形的各边中点连结以后就得到一个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那么‘中点’与‘平行’究竟有什么因果关系呢?我们今天来学习这几个问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数学教学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应该把学生想知道的??怎么想到这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这个重要的思维过程展现给学生。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看到教师对问题的见解,而且还要让学生看到教师最初接触到一个问题后是如何绞尽脑汁地分析,中间又经过了哪些主观认识与客观条件的冲突,最后又是如何捕捉到信息,联想到相关的定理、公式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解决题的信心;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思考问题起到了示范作用。学生只有把教师思维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他才会进一步举一反三。

三、要给学生创新的机会;

语言教育专家吕淑娟说得好:“数学、教学,就是“教”学生是“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决不能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在数学教学中,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以及例题解答等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经,不能采用教师讲、学生听那种老教法,要先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解答、然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找出学生思考问题的关键进行启发、引导、解决。这样的教法即给了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也是教师的“导”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做习题是巩固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过程,教师最好不要对习题进行提示,要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创新或一题多解,待学生完成后,再认真批改、评讲。

四、加强数学应用教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长期以来,许多人感到中学教学用处不大,因此应加强数学应用的教学,注意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有关一次方程或二次方程可联系存款利率的问题,二次函数可联系投球问题等。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调动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另一个方面还可以使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数学实践能力,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举办数学讲座、办黑板报,开展数学竞赛活动等。

有人说:“当一个学生毕业离开学校时,如果把学到的知识都忘完,那么,这时他所剩下的,才是学校教师在他身上进行教学的真正成果。”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是送给学生终身受益的真正成果。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