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2
收藏
1、从教案的初稿到终稿,修改了近10几次。虽然最后的教案还不是很完善,但这里面却容纳着我的一些想法和创新,也包含了我对一年级数学的理解。它在我心目中非常成功。而且在修改教案的过程,试讲的过程中我收获很多。不单单是对本节课的知识,更多的是对低年级学生,乃至小学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2、最初的一份教案,我是这样引入的: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景,小朋友买东西不知到怎样付钱,引出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人民币。但备好后通过翻阅一些资料才了解到,其实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缺乏对人民币的清晰,系统的认识。虽然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上欠灵活。于是,我将引入改为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付钱的场景,引出人民币在生活中非常重要,我们要认识人民币。因为学生对人民币已经有初步的认识,我特意安排了小老师训练检查同学们的预习。
3、为了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巩固新知部分我特意安排了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故事的设计中有认识人民币的训练,有付钱的训练,有换钱的训练,还有检查1元=10角的训练。在其中还渗透了节约的教育,购物文明的教育。可以说灵感是在长期对一件事深思熟虑时的自然流露。
4、但从两次试讲的效果中我发现了许多欠思考的地方。如,1虽然考虑了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新知,但观察角度方面不够宽泛,深度欠缺。2 虽然本节课我有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但在实际操作时,我给他们的时间和指导不够,小组学习有待提升。3 环节不够紧凑,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5、给我下段工作的一些启示:1孩子们的各方面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在平时加强训练。2 多了解孩子们,最重要的是在自己脑子里将小学数学知识形成脉络。将自己10年的教学历程取精华,去糟粕,扬长避短。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减法》教学案导学案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做家务》教学反思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对称》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可爱的小青蛙》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可爱的小青蛙》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可爱的小青蛙》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回家路上》教学反思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9的乘、除法》教学反思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大数》教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教学反思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分拆为乘与加》片段赏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可爱的小青蛙》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做家务》心得体会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小熊请客》教学反思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教学反思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分拆为乘与加》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可爱的小青蛙》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长方形、正方形》教案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9的乘、除法》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9的乘、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回家路上》教学反思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的乘、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做家务》心得体会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做家务》教学反思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长方形、正方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可爱的小青蛙》教学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