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学期数学寒假作业练习题2014_题型归纳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初三下学期数学寒假作业...
首页>学习园地>题型归纳>初三下学期...

初三下学期数学寒假作业练习题2014

2015-12-14 收藏

很多同学因为假期贪玩而耽误了学习,以至于和别的同学落下了差距,因此,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这篇初三下学期数学寒假作业练习题2014,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23.(6分)(2014牡丹江)在△ABC中,AB=AC=5,BC=6,以AC为一边作正方形ACDE,过点D作DFBC交直线BC于点F,连接AF,请你画出图形,直接写出AF的长,并画出体现解法的辅助线.

考点: 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

分析: 根据题意画出两个图形,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F的长.

解答: 解:如图1所示:

∵AB=AC=5,BC=6,

AM=4,

∵ACM+DCF=90,MAC+ACM=90,

CAM=DCF,

在△AMC和△CFD中

△AMC≌△CFD(AAS),

AM=CF=4,

故AF= = ,

如图2所示:

∵AB=AC=5,BC=6,

AM=4,MC=3,

∵ACM+DCF=90,MAC+ACM=90,

CAM=DCF,

在△AMC和△CFD中

△AMC≌△CFD(AAS),

AM=FC=4,

FM=FC﹣MC=1,

故AF= = .

注:每图1分(图1中没有辅助线、没有直角符号均不给分; 图2中没有辅助线、没有直角符号、点B在正方形外均不给分).

24.(7分)(2014牡丹江)某校为了了解本校九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视力情况分为:不近视,轻度近视,中度近视,重度近视),随机对九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后,绘制了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其中不近视与重度近视人数的和是中度近视人数的2倍.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本次调查的学生人数;

(2)补全条形统计图,在扇形统计图中,不近视对应扇形的圆心角度数是 144 度;

(3)若该校九年级学生有1050人,请你估计该校九年级近视(包括轻度近视,中度近视,重度近视)的学生大约有多少人.

考点: 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

分析: (1)根据轻度近视的人数是14人,占总人数的28%,即可求得总人数;

(2)设中度近视的人数是x人,则不近视与重度近视人数的和2x,列方程求得x的值,即可求得不近视的人数,然后利用360乘以对应的百分比即可求得圆心角的度数;

(3)利用总人数乘以对应的百分比即可求解.

解答: 解:(1)本次调查的学生数是:1428%=50(人);

(2)设中度近视的人数是x人,则不近视与重度近视人数的和2x,则x+2x+14=50,

解得:x=12,

则中度近视的人数是12,不近 视的人数是:24﹣4=20(人),

则不近视对应扇形的圆心角度数是:360 =144

(3)1050 =630(人).

答:该校九年级近视(包括轻度近视,中度近视,重度近视)的学生大约630人.

25.(8分)(2014牡丹江)快、慢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路程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匀速行驶,先相向而行,途中慢车因故停留1小时,然后以原速继续向甲地行驶,到达甲地后停止行驶;快车到达乙地后,立即按原路原速返回甲地(快车掉头的时间忽略不计),快、慢两车距乙地的路程y(千米)与所用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请结合图象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直接写出慢车的行驶速度和a的值;

(2)快车与慢车第一次相遇时,距离甲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3)两车出发后几小时相距的路程为200千米?请直接写出答案.

考点: 一次函数的应用.

分析: (1)根据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速度=路程时间及路程=速度时间就可以得出结论;

(2)由(1)的结论可以求出点D的坐标,再由题意可以求出快车的速度就可以求出点B的坐标,由待定系数法求出AB的解析式及OD的解析式就可以求出结论;

(3)根据(2)的结论,由待定系数法求出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和直线EF的解析式,再由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建立方程就可以求出结论.

解答: 解:(1)由题意,得

慢车的速度为:480(9﹣1)=60千米/时,

a=60(7﹣1)=360.

答:慢车的行驶速度为60千米/时和a=360千米;

(2)由题意,得

560=300,

D(5,300),设yOD=k1x,由题意,得

300=5k1,

k1=60,

yOD=60x.

∵快车的速度为:(480+360)7=120千米/时.

480120=4小时.

B(4,0),C(8,480).

设yAB=k2x+b,由题意,得

解得: ,

yAB=﹣120x+480

解得: .

480﹣160=320千米.

答:快车与慢车第一次相遇时,距离甲地的路程是320千米;

(3)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BC=k3x+b3,由题意,得

解得: ,

yBC=120x﹣480;

设直线EF的解析式为yEF=k4x+b4,由题意,得

解得: ,

yEF=60x﹣60.

当60x﹣(﹣120x+480)=200时,

解得:x= ;

当60x﹣(﹣120x+480)=﹣200时

解得:x= ;

当120x﹣480﹣(60x﹣60)=200时,

解得:x= 9(舍去).

当120x﹣480﹣(60x﹣60)=﹣200时

解得:x= 4(舍去);

当120x﹣480﹣60x=﹣200时

解得:x= .

综上所述:两车出发 小时、 小时或 小时时,两车相距的路程为200千米.

26.(8分)(2014牡丹江)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在直线BC上,连接AD,作ADN=60,直线DN交射线AB于点E,过点C作CF∥AB交直线DN于点F.

(1)当点D在线段BC上,NDB为锐角时,如图①,求证:CF+BE=CD;

(提示:过点F作FM∥BC交射线AB于点M.)

(2)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NDB为锐角时,如图②;当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NDB为钝角时,如图③,请分别写出线段CF,BE,CD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

(3)在(2)的条件下,若ADC=30,S△ABC=4 ,则BE= 8 ,CD= 4或8 .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 (1)通过△MEF≌△CDA即可求得ME=CD,因为通过证四边形BCFM是平行四边形可以得出BM=CF,从而证得CF+BE=CD;

(2)作FM∥BC,得出四边形BCFM是平行四边形,然后通过证得△MEF≌△CDA即可求得,

(3)根据△ABC的面积可求得AB=BC=AC=4,所以BD=2AB=8,所以 BE=8,图②CD=4图3CD=8,

解答: (1)证明:如图①,过点F作FM∥BC交射线AB于点M,

∵CF∥AB,

四边形BMFC是平行四边形,

BC=MF,CF=BM,

ABC=EMF,BDE=MFE,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ACB=60,BC=AC,

EMF=ACB,AC=MF,

∵ADN=60,

BDE+ADC=120,ADC+DAC=120,

BDE=DAC,

MFE=DAC,

在△MEF与△CDA中,

△MEF≌△CDA(AAS),

CD=ME=EB+BM,

CD=BE+CF.

(2)如图②,CF+CD=BE,如图3,CF﹣CD=BE;

27.(10分)(2014牡丹江)某工厂有甲种原料69千克,乙种原料52千克,现计划用这两种原料生产A,B两种型号的产品共80件,已知每件A型号产品需要甲种原料0.6千克,乙种原料0.9千克;每件B型号产品需要甲种原料1.1千克,乙种原料0.4千克.请解答下列问题:

(1)该工厂有哪几种生产方案?

(2)在这批产品全部售出的条件下,若1件A型号产品获利35元,1件B型号产品获利25元,(1)中哪种方案获利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3)在(2)的条件下,工厂决定将所有利润的25%全部用于再次购进甲、乙两种原料,要求每种原料至少购进4千克,且购进每种原料的数量均为整数.若甲种原料每千克40元,乙种原料每千克60元,请直接写出购买甲、乙两种原料之和最多的方案.

考点: 一次函数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分析: (1)设生产A型号产品x件,则生产B型号产品(80﹣x)件,根据原材料的数量与每件产品的用量建立不等式组,求出其解即可;

(2)设所获利润为W元,根据总利润=A型号产品的利润+B型号产品的利润建立W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求出其解即可;

(3)根据(2)的结论,设购买甲种原料m千克,购买乙种原料n千克,建立方程,根据题意只有n最小,m最大才可以得出m+n最大得出结论.

解答: 解:(1)设生产A型号产品x件,则生产B型号产品(80﹣x)件,由题意,得

解得:3840.

∵x为整数,

x=38,39,40,

有3种购买方案:

方案1,生产A型号产品38件,生产B型号产品42件;

方案2,生产A型号产品39件,生产B型号产品41件;

方案3,生产A型号产品40件,生产B型号产品40件.

(2)设所获利润为W元,由题意,得

W=35x+25(80﹣x),

w=10x+2000,

k=100,

W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x=40时.W最大=2400元.

生产A型号产品40件,B型号产品40件时获利最大,最大利润为2400元.

(3)设购买甲种原料m千克,购买乙种原料n千克,由题意,得

40m+60n=2400

2m+3n=120.

∵m+n要最大,

n要最小.

∵m4,n4,

28.(10分)(2014牡丹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直线CD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C,D,AB与CD相交于点E,线段OA,OC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x2﹣18x+72=0的两根(OAOC),BE=5,tanABO=.

(1)求点A,C的坐标;

(2)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E,求k的值;

(3)若点P在坐标轴上, 在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Q,使以点C,E,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若存在,请写出满足条件的点Q的个数,并直接写出位于x轴下方的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 一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 (1)先求出一元二次方程x2﹣18x+72=0的两根就可以求出OA,OC的值,进而求出点A,C的坐标;

(2)先由勾股定理求出AB的值,得出AE的值,如图1,作EMx轴于点M,由相似三角形的现在就可以求出EM的值,AM的值,就可以求出E的坐标,由待定系数法就可以求出结论;

(3)如图2,分别过C、E作CE的垂线交坐标轴三个点P1、P3、P4,可作出三个Q点,过E点作x轴的垂线与x轴交与p2,即可作出Q2,以CE为直径作圆交于y轴两个点P5、P6,使PCPE,即可作出Q5、Q6.

解答: 解:(1)∵x2﹣18x+72=0

x1=6,x2=12.

∵OAOC,

OA=12,OC=6.

A(12,0),C(﹣6,0);

(2)∵tanABO=,

=,

OB=16.

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得

AB= =20.

∵BE=5,

AE=15.

如图1,作EMx轴于点M,

EM∥OB.

△AEM∽△ABO,

EM=12,AM=9,

OM=12﹣9=3.

E(3,12).

12=,

k=36;

(3)满足条件的点Q的个数是6,如图2所示,

x轴的下方的Q4(10,﹣12),Q6(﹣3,6﹣3 );

如图①∵E(3,12),C(﹣6,0),

CG=9,EG=12,

EG2=CGGP,

GP=16,

∵△CPE与△PCQ是中心对称,

CH=GP=16,QH=FG=12,

∵OC=6,

OH=10,

Q(10,﹣12),

如图②∵E(3,12),C(﹣6,0),

CG=9,EG=12,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