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9
收藏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更加喜爱数学。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函数。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认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它给三个孩子每人准备3个桃,并对它们说:孩子们,今天妈妈有事外出,每人3个桃是为你们准备的午餐和晚餐。小猴们一听,非常高兴。中午时,老大吃了1个,老二吃了2个,而老三呢,一口气吃了3个,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晚上它们各吃了几个桃?
二、新授:
1、操作学具:
讲述:同样是3个桃,三只小猴吃掉的个数不同,剩下的个数也不同。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图片你替桃,分别演示一下三只小猴吃桃的情况。
2、教学例1:
讲述:请大家把书翻到下面写着42的那一页。这页书上面的两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把看到的告诉同桌。
指定三人说图意。并提问:要算现在有几人,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等于多少/为什么等于0?指名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3、教学例2:
交代:投影出示两盆花,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提问:谁能算出两盆一共开了几朵花?列出算式。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为什么列成5+0,为什么等于5。
一盆开了5朵,另一盆一朵也没有开,所以
5+0=5
左边一盆开右边一盆一朵两盆一共
的朵数也没有开的朵数
4、教学想一想。
讲述:刚才大家算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比一比。
(出示0+3和3-0)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同桌交流,小组计论说说怎样想的,再填在课本上。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
提问:0+3为什么等于3?3-0为什么也等于3?
5、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知识都和几有关,谁能有一句话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随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刚才老三把桃都吃光了,晚餐什么出没有了。所以它就出去找食物。后来它发现了两棵树,就印在我们书上,看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猴找到了桃,它是怎么算的?你能算出小猴现在有几个桃吗?晚餐它吃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小组检查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做完后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你看到了什么?把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再列出算式。
4、想想做做第4题(口答)
讲述:根据刚才看到的,谁能把每组题整好队,按顺序说一说。
小组讨论,交流。
四、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关0的加、减法怎样算?
安排学生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
五、教学后记:这节课的学习情况较好,学生能掌握0的加减法,也能明白其意义。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大家都在看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6的乘法口诀教案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认识乘法复习教案
“7的乘法口诀”,
一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
6、7的加减法热
有关0的加、减法
实践活动 假日小队
快乐的假日活动教案
6、7减几
比多少教学设计与反思
认识0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案
“除法”教学设计
复习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表内乘法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
5的乘法教案
10的认识教学片断与反思
第九单元期末复习教案
元角分的认识
认识人民币1
认识6—9
认物体
认识乘法练习十教案
第九单元复习加减、乘法的实际问题教案
有关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乘法口诀教案
和是6、7的加法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