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7
收藏
学习数学离不开做题,但学习数学不是为了做题。做数学题并非越多越好,而贵在做得精彩!
老师讲完一节课后都要留适量的作业,其作用有三:一是巩固当天所学相关的知识点,二是考察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三是培养学生严谨有序的作风。由于作业有一定的针对性,所以我们写作业前要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点、题目类型、解题方法与技巧。
做题的关键是分析题,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分析方法。这里给同学们介绍“两边夹分析法”,就是从题目的已知与结论两方面分头分析。
一方面先从结论分析,看这个题是让我们求什么的?属于哪个题型?要思考做这个类型的题目有多少种方法,每一种方法又需具备什么条件与背景;另一方面是从已知条件分析,要查看共有几个已知条件,每个已知条件能为我们提供什么信息,分析各条件间的联系,判断各条件能为我们创造什么样的解题背景。接下来要思考已知条件所提供的信息是否就是求解所需要的信息,如果是,这题的思路就打通了。如果不是,要看已知与结论还有多大的差别,十分另有隐情,能否通过各已知条件推导出所隐含的条件,这样已知信息与所需信息就沟通了。
“两边夹分析法”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由结论想方法,由已知想性质”。要熟练使用“两边夹分析法”,要求我们平时在学习中,一方面要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同时还要针对某一题型积累它的各种解题方法。这样我们在分析问题时犹如探囊取物,游刃有余。
如果一道题做好了,我们的思考不应该停止,还要让我们的思维再上一个台阶。可以做以下几点尝试:
①此题用本节课的知识点能做,能否用其他章节的知识(或工具)来处理。比如一个不等式问题,能否用函数方法做,能否用向量方法做,能否用三角方法做,能否用平面几何方法做,能否用解析几何方法做等。这样不仅能一题多解,也使不同章节的知识得到联系。
②思考此题的已知条件能否减少,能否改变,这样结论将有何变化,解题方法将有何变化?
③思考此题的结论能否改变问法,解题方法将有何变化?
④思考能否把已知与结论交换位置,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构造一个新题目,这题能否可解,解法如何?
你若能做了上述思考,那么对训练你的思维能力大有益处。
最后要嘱咐大家的是,做题步骤要完整,推理要严密,作图要准确。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才可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多的“步骤分”。
高二数学导数知识点总结2017
2016中考数学考点: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教师教研论文 小学数学作业有效纠错的实践研究
《沏茶问题》授课反思
快乐学数学:生活中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大学数学建模方法教学策略在中学的有效应用
2016中考数学考点:一次函数的图像分析
2017中考数学答题技巧:一次函数解析式的常见题型
2016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模拟题
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的误区浅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综合练习卷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倍的认识》练习题(上学期)
怎样解决好中考数学的动态问题
论应用型本科院校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论用动态生成观指导数学教学
怎样加强学生应用高中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2017年中考数学第一轮模拟练习题(有答案)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老师培训心得 上海学习有感——做“有趣”的数学
浅议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论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试卷2016
高二数学导数解题方法及策略
四年级数学上册《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
2017届高二数学导数的公式知识点总结
2017小升初数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二数学导数压轴题解题技巧:导数的应用
2017年中考数学选择题的答题策略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新课程改革中的初中数学教学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