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8
收藏
本次期中考试试卷难易适中,没有偏、难、怪题,涉及面广,共分为六道大题,36小题,时量为90分钟。题型为学生们经常做的填空、判断、选择、计算、解决问题等。考试内容为前四个单元的内容。
第一单元:主要检测学生的对四则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及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二单元:主要检测学生对位置与方向的掌握情况,会用方向与距离两个条件描述物体的位置。
第三单元:检测学生对运算定律的掌握情况,会正确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第四单元:检测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次测试,参考39人,均分79.4,90分以上7人,80分以上18人,优分率46%;及格38人,及格率96%。
从卷面上看,男生的书写较差,有乱涂乱抹现象,还要坚持督促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此次考试,从总体上看,学生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较好,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计算错误而失分的问题较为严重。这张试卷计算题占了32%。不过全都是一些非常简单的计算题。如果认真,做全对是没有一点问题的。可学生大多马虎,而且计算速度慢,所得全对的不多。就简单的口算题来说,做全对的也不过半数左右。
2、小数的相关知识,第四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出题不少从小数的组成,到小数的大小比较,到小数点位置移动,因为是刚学到还没来得及练习,,所以这部分内容失分也较多。
3、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题,都是平时训练过的题,但部分学生失分严重。失误原因有:①简便计算公式理解不透彻;②个别学生把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混淆。③结合律忘记加小括号。
4、位置与方向方面:学生能够正确的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出物体的具体位置,但在具体讲两物体的具体位置时,有的学生不能确定哪个物体为具体的观测点,往往把位置弄反了。
5、应用题失分的原因是马虎。应用题都是书上做过的类型题,挺简单的,部分学生分析题意能力较差,不认真看题或者是算式列对了答案算错了,丢失的分都挺可惜的。
综上分析,今后教学中应注意:
1、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读题、审题、独立思考、认真分析的学习习惯,这样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2、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要想法设法从自己的课堂入手,不单单在课堂中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还要结合知识多创设一些生动活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将学生放置于问题之中,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和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的思维品质,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思考问题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开放的思路,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3、加强后进生的情感教育,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课堂上多多关注,课下多多交流,让孩子感到我们的关注与关爱,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对于后进生,可以发动班内优秀的学生,和后进生结对子,互帮助,对不同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适当的进行分层教育、个别指导,使他们都能在自己适应的条件中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加强计算题训练,通过计算准确率和速度。
5、加强解答应用题方面的辅导训练,教给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找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根据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四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大家都在看
给教师带来职业压力的重要因素
课堂效果提高从哪入手
对广泛领域的知识和理解的探究
教师如何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谈谈高效课堂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课堂教学之自己的学习体会
重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与时俱进,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体现教师的自身价值
教学心得:用爱来感悟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渗透策略
对新教材有哪些新的认识
教师的压力来源于哪些方面
如何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让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
鸡兔同笼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认识和收获才华
小学生数学 鸡兔同笼新算法
教给学生学习研究创新的方法
教师工作中最多的问题及困惑
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指标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爱的课堂
恰当的提问与有效的追问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的教学效果怎么提高
考试之前应该注意两点
小学数学多元化作业设计的方案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