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6
收藏
本帖最后由 桂馥兰香 于 2019-8-6 10:53 编辑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8、9的认识
教材第50~52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8、9的过程,初步建立8、9的表象。
2.会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8和9。
3.掌握8、9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4.掌握8、9的组成和分解。
5.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重点难点
会正确地读、写8和9,掌握8、9的组成。
教具学具
主题图,计数器,直尺图,点子图,圆和五角星等。
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
1.口算。
4+2= 5-3= 7-5= 2+2=
3+4= 6-2= 7-4= 7-1=
2.复习数的组成。
3.从0数到7,再从7数到0。
4.在○里填上“”“”或“=”。
7○6 2○5 5○7 3○3 0○1 6○4
二 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0~7各数,你们还想学其他的数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9。
板书:8、9的认识
2.数数,认识8和9。
(1)出示主题图,先让学生尽情地看,想说什么就和同学说什么。
(2)带着问题看图,图上画的是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
数一数,图中都有哪些人和物,可以用几来表示。
(3)集体交流。
图中有9个人,可以用9来表示。(有1个老师,8个学生)
图中有8棵树,可以用8来表示。(左边有4棵,右边有4棵)
图中有8朵花,可以用8来表示。
图中有9盆花,可以用9来表示。
宣传板上写着8个大字,可以用8来表示。
……
像这样8棵树、8朵花都可以用8来表示,出示8。
像这样9个人、9盆花都可以用9来表示,出示9。
请同学们数一数第一幅图中有几个点子,第二幅图中呢?
(4)请同学们摆出8个○。
请同学们摆出9个自己喜欢的图片。
3.学习8、9以内数的顺序。
(1)指名学生在计数器上先拨上7颗珠子,然后拨上1颗。
提问:通过拨珠子你想到了什么?(原来有7颗,又拨上1颗,现在有8颗珠子,8在7的后面,8比7多1……)
再拨上1颗珠子,现在你能说说又知道了什么吗?同桌互说。
引导学生说出:8添上1是9,9在8后面,9比8多1。
(2)出示放大的尺子,让学生观察。(先出示到8,再出示到9)
提问:直尺上有多少个小段?8写在什么位置上?9写在什么位置上?
学生读数,从0读到9,再从9读到0。
4.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老师分别出示两组点子图,指导学生抽象成数,然后让学生填写,最后交流比较的方法。如8和9比,谁大谁小,为什么?(89,我是数出来的,8个点子比9个点子少1,所以8小于9。还可以是想出来的,因为9在8后面,8再添上1才是9,所以8比9小,○里填小于号,89)
5.区分基数和序数。
先出示9只小动物,让学生数一数,先从左往右数,再从右往左数一遍。
然后,把左边的8只小动物圈起来。
再给从左起第8只小动物画上帽子。
老鼠排第1,谁排第9?(小猴)小龙排第几?(第5)
像上面这样,同桌互相提问。
6.学习写8和9。
老师边示范边说,8是一笔写成的,要写圆滑,无棱角;9也是一笔写成的,上半部像个“○”,9的竖像“1”,写时上半部分和一竖要连起来。
学生书写练习。
学生在书上的练习格里描写8、9,最后在练习本上写。
7.学习8和9的组成。
(1)让学生拿出8个五角星,把它们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分法。要求:边摆边说,几和几组成8,8可以分成几和几。
(2)集体交流。
老师板书:
(3)启发提问: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同学说一说。
读一读:7和1组成8或1和7组成8;8可以分成7和1或8可以分成1和7。
(4)请同学们拿出9张圆片,摆一摆,说一说9的组成。
(5)摆后填□。
(6)同桌说说,看到每一组想到了什么?
(7)师生游戏:对口令。老师:7和1。学生:组成8……
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52页“做一做”的第1题。
老师指导做第一题,其余的自己做。
先读再填:如3和5组成几,3和5组成8,□里填8……
最后集体交流,同桌互查。
2.教材第52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自己动手圈,老师巡视。
3.练习十一的第1题。
老师读完要求后,让学生连线。
4.练习十一的第2题。
5.练习十一的第3题。
可以动态显示:先出示小白兔“我在第1车厢”,接着往下出示,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集体交流,互相检查。
火车进山洞了,看看每节车厢上填几。
6.练习十一的第4题。
四 思维训练
1.△△□○○○△☆△
(1)从左边数起,□是第( )个,☆是第( )个。
(2)从右边数起,□是第( )个。
(3)△有( )个,○有( )个。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分一分。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8 9 6 4
2、3.略
4. 9 8 98或89
5.第8车厢 提问题略
6.
思维训练
1. (1)3 8 (2)7 (3)4 3
2. 1 9 3 8 6 4
3.比5大的数:6 7 8 9 比8小的数:1 2 4 5 6 7
板书设计
8、9的认识
写8时运笔要圆滑,占满上下两半格;
写9时,上半部分要圆,占满上半格,竖要稍向左倾斜。
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有多少时称为基数,即8、9;
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即第8,第9。
8的组成:
9的组成: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第50~52页上8、9的认识与6、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只不过比认识6、7的要求高一些。主要是可供学生数数的资源更丰富,并且所数事物的数量不像6、7那样明显。教材提供给学生数数的对象是一幅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其内容有人、花、树、花盆和展牌上的字等。关于8、9的序数意义,教材仍然沿用了6、7所采用的编排方法,不同的是要求学生把左边的8只小动物圈起来和给从左数第8只小动物画上帽子,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几和第几意义的不同。
8、9的组成,教材在编排上也比6、7的要求略高一些。首先要求学生自己摆出8和9的组成,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去摆,教学的起点比6、7有所提高。其次8和9的组成都只给出了一部分,另一部分则要求学生通过联想去推出,特别是9的组成要求学生看到一组组成,马上想到另一组组成,其要求明显高于6、7的组成。
课堂设计说明
数数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源和线索,先引导学生数树、花和黑板上的字等数量是8的物体,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有关8的具体数量,然后引导学生数学生和老师的人数、花盆的数量,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9的数量。关于8、9的序数意义,可先让学生按照要求涂色,然后分组适当讨论8只和第8只、9只和第9只的区别,让学生正确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数字8和9比较难写,首先让学生搞清楚8和9的字形,然后着重说明写8和9的笔顺,最后进行书写练习。让学生在摆学具的活动过程中感受8和9的组成。重点突出教材上提示的几种组成,8和9的其余组成情况,要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推出。让学生感受两个数合起来是8(或9)的过程,为后面学习8、9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苏科版八上2.1勾股定理课件(精)
苏科版八上2.1勾股定理的验证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上3.5正方形课件
苏科版八上1.6等腰梯形的对称性课件
苏科版八上1.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复习课)课件
苏科版八上2.1勾股定理课件
苏科版八上立方根课件
苏科版八上1.3设计轴对称图案课件
苏科版八上1.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二)课件
苏科版八上2.5实数(2)课件
苏科版八上一次函数复习课件
苏科版八上5.1一次函数第一课时课件
苏科版八上1.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课件
苏科版八上2.3平方根课件(2)
苏科版八上4.1数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苏科版初二上课件
苏科版八上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一)数学活动镶嵌
苏科版八上2.6近似数与有效数字课件
苏科版八上1.2轴对称的性质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上2.1勾股定理课件
苏科版八上勾股定理的应用(1)课件
苏科版八上勾股定理的应用(3)课件
苏科版八上4.1数量的变化杨庄中学
苏科版八上5.3一次函数的图象(2)课件
苏科版八上5.3一次函数的图象课件
苏科版八年上一次函数所有课件
苏科版八上函数的概念课件
苏科版八上实数复习课件(1)
苏科版八上1.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一)课件
苏科版八上2.5实数(1)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