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整理》 教学反思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分类与整理》 教学反思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分类与整理》 教学反思

《分类与整理》 教学反思

2019-07-04 收藏

《分类与整理》对一年级学生并不难,主要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明白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方法,能按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学生在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标)呈现分类结果,并引导学生认识象形统计图和规范记录表。

这节课,我先让学生观看比较三个不同的书架,在比较中感知整理和分类的好处,明白分类的含义;接着又展示了几张生活中的分类现象,让学生知道分类与整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第二环节呈现教材上的主题图,让学生借助准备的气球图片,在操作中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然后找两个摆的不同的学生进行展示。一个只是把相同形状的放在一起,然而并没什么规律和顺序,显得比较凌乱,而另一个是摆的一列一列的,非常整齐,我就让孩子们对比这两个同学分的结果,同学们一致认为一列一列的摆比较好,因为整齐,能够一目了然的看出来哪种颜色的气球多,哪种颜色的气球少,这样引导学生认识象形统计图。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展示学生记录的数据,根据学生记录整理的结果一步步完善记录表,让学生明白上面是分类的图形,下面一一对应的是图形的个数。第三环节我对教材稍微进行了拓展,通过让学生把一个心形和一个兔子形的气球添加到统计表和统计图中,让学生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

在巩固练习的环节,我选取了教材练习题中的第3题,让学生对分类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并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懂得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

可是在真正的授课中,因为对整个教学过程不够娴熟,加上我的紧张,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在时间的安排上没有把握好,时间安排的不够紧凑,造成后面的联系不能进行。

二、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性语言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鼓励性评价。

三、过渡语不够连贯,没有引导学生很好的观察和思考。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应该冷静应对并慢慢引导。

四、注意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算理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今后,我要做到:精心备课,注意课堂生成,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同组课老师多交流,使课堂成为是老师、学生喜欢的有魅力的舞台。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