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9
收藏
这一单元,使学生们又一次接触了数的知识。事实上,学生在活中积累了许多100以内数的知识,这是本单元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基础。因此只有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这样才会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同时,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活动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单元安排了六课内容:快乐的家园,玩具,小猫钓鱼,文具,快乐的午餐,动物乐园。先从学生身边的实际情景中,接触到10以内数,同时,巩固10以内数的知识。进一步会读,会认,会写10以内的数,体会基数,序数的意义。在实际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再通过实际的事物来巩固对数的认读。然后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感受一列数蕴涵的规律。最后,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够不够、谁最多、谁最少的含义。能在具体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材设计了“数玩具和文具”的活动,使学生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教学中还可以设计数其他实物的活动,这不仅丰富了学生对10以内数的生活经验,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要结合具体材料进行数数。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要是用到了不同的方法数要予以鼓励。
“数玩具”一课首先通过数玩具活动,引入数的写法,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学生原有的数感与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因此,学生数感的形成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有意识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渗透培养。
在“快乐的午餐”里,通过几个小松鼠聚餐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对学生来说,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有些困难,当学生通过观察画面,自己数出小松鼠和盘子的个数后得出结论,再要求他们用符号来表示就会更加容易体会“”,“”,“=”符号的含义。
通过创设“动物乐园”这一生活情景,使学生体会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
本单元的标题为“生活中的数”,这就体现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教材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的思路。因此,教师要设计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会到物体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从中抽象出数的模型,体验数的实际意义;要鼓励学生运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体会数的作用;在学习写数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意义;在具体情景中,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与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数学一上:《10以内数的认识》第四课时
北京版数学一上:《数学就在我身边》第三课时
数学一上:《认识9、10》
数学一上:《10以内数的认识》第三课时
数学一上:《10以内数的认识》第五课时
数学一上:《实践活动(二)》
一上数学:《加法小练习》
数学一上:《加法和减法(一)》(3)
数学一上:《分类》
数学一上:《数学就在我身边》第四课时 教
数学一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数学一上:《比较》
一上数学:《绿地》
数学一上:《认识>、<和=》
一上数学:《加减混合》
冀教版一上数学:《读写11~20各数》
一上数学:《秋游》
数学一上:《认识图形》
数学一上:《10以内数的认识》第7、8课时
《比高矮 比长短》
一上数学:《数楼—分成几和几》
一上数学:《减法求剩余》
一上数学:《小胖上车》
数学一上:《数学就在我身边》第二课时
数学一上:《实践活动(一)》
数学一上:《加法和减法(一)》(4)
数学一上:《10以内数的认识》第六课时
一上数学:《小胖过生日》
一上数学教:《加减混合》
数学一上:《认识11~20各数》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