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1
收藏
我们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如何解答中考数学压轴题,以方便大家参考。中考数学解答题在中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要由综合性问题构成,就题型而言,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它的题型特点和考查功能决定了审题思考的复杂性和解题设计的多样性.一般地,解题设计要因题定法,无论是整体考虑还是局部联想,确定方法都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熟悉化原则、具体化原则;简单化原则、和谐化原则等.
(一)解答综合、压轴题,要把握好以下各个环节:
1.审题:这是解题的开始,也是解题的基础.一定要全面审视题目的所有条件和答题要求,以求正确、全面理解题意,在整体上把握试题的特点、结构,以利于解题方法的选择和解题步骤的设计.
审题思考中,要把握“三性”,即明确目的性,提高准确性,注意隐含性.解题实践表明:条件暗示可知并启发解题手段,结论预告并诱导解题方向,只有细致地审题,才能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这一步,不要怕慢,其实“慢”中有“快”,解题方向明确,解题手段合理得当,这是“快”的前提和保证.否则,欲速则不达.
2.寻求合理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破除模式化、力求创新是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的显着特点,解答题体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切忌套用机械的模式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而应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识别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认识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图形的几何特征与数、式的数量、结构特征的关系,谨慎地确定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当思维受阻时,要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并重新审视题意,注意挖掘隐蔽的条件和内在联系,既要防止钻牛角尖,又要防止轻易放弃.
(二)题型解析
类型1直线型几何综合题
这类题常见考查形式为推理与计算.对于推理,基本思路为分析与综合,即从需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逆推,寻找使其成立的条件,同时从已知条件出发来推导一些结论,再设法将它们联系起来.对于计算,基本思路是利用几何元素(比如边、角)之间的数量关系结合方程思想来处理.
类型2.圆的综合题
常见形式为推理与计算综合,解答的基本思路仍然是分析—综合,需要注意的是,因为综合性比较强,解答后面问题时往往需要充分利用前面的结论,这样才会简便.
如何做好中考数学压轴题,压轴题,你并不需要拿满分,主要是拿到你能拿到的分。其实压轴题只是综合题而已,关键把心态调节好,首先别怕,一般情况会问三问,第一问都是比较简单的,而利用第一问是后面的关键。比如说有三问,两问做出来就行,剩下的一问会什么就写什么好了,主要是前面基础不丢分,分数自然就会上去。如果要锻炼自己的能力,也不妨买压轴题库来练练。中考数学的压轴题,通常以函数与运动图形相结合的。尤其要注意二次函数的准确运用以及运动图形的理解,一般还要加上相似三角形解题。
希望大家可以学会如何解答中考数学压轴题.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网站!
2015-2016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系统抽样知识点
初三上册数学2016年寒假作业答案(人教版)
名师讲解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后一分钟回忆法
人教新课标一数下:《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
青岛版一年数下:《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教学反思
初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时训练:平面直角坐标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2016年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
青岛版第二册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奥数思维训练整除专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期末百分数复习知识点
人教新课标第二册数下:《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
(二次根式)九年级上册数学2016年寒假作业练习
数学2016高考复习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青岛版五年制数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年 月 日》课后练习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检测卷
2016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练习(寒假接力棒)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一年数学下《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
青岛版五年制一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2016高考一轮数学复习五大解题思路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青岛版一年数下《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初二数学上册复习同步训练:第五章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一年下:《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
高考数学第一轮备考简单随机抽样知识点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