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2
收藏
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从上面我们对于幂函数的讨论就可以知道,要想使得x能够取整个实数集合为定义域,则只有使得如图所示为a的不同大小影响函数图形的情况。
可以看到:
(1)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的集合,这里的前提是a大于0,对于a不大于0的情况,则必然使得函数的定义域不存在连续的区间,因此我们不予考虑。
(2)指数函数的值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3)函数图形都是下凹的。
(4)a大于1,则指数函数单调递增;a小于1大于0,则为单调递减的。
(5)可以看到一个显然的规律,就是当a从0趋向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当然不能等于0),函数的曲线从分别接近于Y轴与X轴的正半轴的单调递减函数的位置,趋向分别接近于Y轴的正半轴与X轴的负半轴的单调递增函数的位置。其中水平直线y=1是从递减到递增的一个过渡位置。
(6)函数总是在某一个方向上无限趋向于X轴,永不相交。
(7)函数总是通过(0,1)这点。
(8)显然指数函数无界。
奇偶性
注图:(1)为奇函数(2)为偶函数
1.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f(x)
(1)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2)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3)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同时成立,那么函数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称为既奇又偶函数。
(4)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都不能成立,那么函数f(x)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称为非奇非偶函数。
说明:①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对整个定义域而言
②奇、偶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一个函数的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则这个函数一定不是奇(或偶)函数。
(分析: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是检验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然后再严格按照奇、偶性的定义经过化简、整理、再与f(x)比较得出结论)
③判断或证明函数是否具有奇偶性的根据是定义
2.奇偶函数图像的特征:
定理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表,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或轴对称图形。
f(x)为奇函数《==》f(x)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点(x,y)→(-x,-y)
奇函数在某一区间上单调递增,则在它的对称区间上也是单调递增。
偶函数在某一区间上单调递增,则在它的对称区间上单调递减。
3.奇偶函数运算
(1).两个偶函数相加所得的和为偶函数.
(2).两个奇函数相加所得的和为奇函数.
(3).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相加所得的和为非奇函数与非偶函数.
(4).两个偶函数相乘所得的积为偶函数.
(5).两个奇函数相乘所得的积为偶函数.
(6).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相乘所得的积为奇函数.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数学教案
《百分数的应用(一)》听课有感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数学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优秀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连除应用题》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听课随笔 生动有趣的课堂在滋啦声中展开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数学教案
《加减混合》评课稿 ——评数学组一年级刘老师研讨课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案
如何保持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有感于微信群的互动管理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连加》数学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不进位加》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口算乘法》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简单的单位换算》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字与信息》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估算乘法》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进位加》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测量物体的体积》数学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