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6
收藏
1、不等式与等式的性质类比。
对于初中数学中等式(例如a=b)的性质,我们比较熟悉。不等式(例如a>b或a 等式有两个基本性质:
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号不变。(即两边仍然相等)。
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符号不变(即两边仍然相等)。
按“类比”思想考虑问题,自然会问:不等式是否也具有这样相类似的性质,通过实例的反复检验得到的回答是对的,即有。
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原来大的一边仍然大,原来较小的一边仍然较小)。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原来较大的一边反而较小,原来较小的一边反而较大)。
例如:-x>20, 两边都乘以-5,得,
x<-100,(变形根据是不等式基本性质3)。
等式的基本性质是等式变形的根据,与此类似,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不等式变形的根据。
2、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的类比
从形式上看,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与方程是类似的。按“类比”思想来考虑问题,同样可以仿效方程解的意义来理解不等式的解的意义。
例如:当x=3时,方程x+4=7两边的值相等。x=3是方程x+4=7的解。而当x=2时,方程x+4=7两边值不相等,x=2不是方程x+4=7的解。 类似地当x=5不等式x+4>7成立,那么x=5是不等式x+4>7的一个解。若x=2不等式x+4>7不成立,那么x=2不是不等式x+4>7的解。
注意:1、不等式与方程的解的意义虽然非常类似,但它们的解的情况却有重大的区别。一般地说,一元方程只有一个或几个解;而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一般都有无数多个解。
例如:x+6=5只有一个解x=-1,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只是一个点,如图,
而不等式x+6>5则有无数多个解-----大于-1的任何一个数都是它的解。它的解集是x>-1,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是一个区间,如图
2、符号“≥”读作“大于或等于”或也可以理解为“不小于”;符号“≤”读作“小于或等于”或可以理解为“不大于”。
例如;在数轴上表示出下列各式:
(1)x≥2 (2)x<-2 3="" x="">1 (4)x≤-1
解: x≥2 x<-2 x="">1 x≤-1
3、不等式解法与方程的解法类比。
一道有深度的“猎狗追兔”问题
猎狗追兔问题常见易错题
小学数学智力趣题 完全数
小学数学趣题 报数游戏
数学看乌鸦喝水的秘密
趣题巧解:乘船到对岸去
趣题巧解 猫捉老鼠
小学数学真题 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趣题巧解
数学幽默五则
小学六年级数学趣题 均分承包田
小学数学趣题 加高宝塔
鸡兔同笼问题趣题(1)
趣题巧算 平行四边形的高
四舍五入
有关于数学的小笑话
趣题:乘积首位变末位
趣题 难倒你的小学数学算术题
世界上最古老的数学趣题
数学奇才
趣题巧解 运用份数巧妙解题
数学幽默笑话 苹果的故事
整数与偶数哪个数目多?
智力趣题“公鸡不能生蛋”
趣题巧解 巧妙渡河
有趣的2个数学问题巧解答
无理算术
数学幽默笑话 数学课上
小学数学特殊数试题的解法
猎狗追兔问题巧解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