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8
收藏
《连加、连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态感知,静态领会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首先把书上的两个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感受“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使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如小鸡吃虫子,可用课件动态展示小鸡吃饱后离开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动画片一样娓娓道来,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新授环节处理的得心应手,学生一目了然很自然的就列出连加、连减的算式。
二、重视算法,突破难点
连加、连减难在计算过程中它们都需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提问“这个式子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本环节我注重学法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大家都在看
2016初一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测试卷带答案(湘教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搭一搭》教学反思
初一数学上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单元试卷(北师大)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角》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植树》教学反思
中考数学试题练习(2017)
北师大版三数学年级上册《搭一搭》教学反思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沪教版四年级上数学《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数学代数式的值课后练习苏科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代数式课后练习苏科版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2017年中考数学考前必做试题(练习)
北师大版小学三数学上上册《搭一搭》教学反思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搭一搭》教学反思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格式:幂函数
初二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整合练习题有答案
初一数学上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测试卷(北师大)
2016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至12章测试题
苏科版初一上册数学用字母表示数知识要点
2017中考数学备考强化试题(答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搭一搭》教案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圆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搭一搭》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搭一搭》教学反思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教学反思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