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8
收藏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备课方案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6~10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解决问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地学习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本单元中学生所学习的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对今后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备内容
6和7(3课时)→6和7的认识;6和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8和9(3课时) →8和9的认识;8和9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连加连减(1课时) →10以内的连加、连减
10(2课时) →10的认识和大小比较;10的加减法
加减混合(1课时) →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6~10各数。
2.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进一步理解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3.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片的深入观察。
2.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和操作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建立6~10各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
3.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备重难点
重 点
理解6~10各数的意义,掌握6~10各数的组成,能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难 点
10以内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2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案教学设计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水、电、天然气的费用——小数应用》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图形的面积(第一课时)》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5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教学设计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化简与求值》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毫升与升的认识》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从毫升到升(第一课时)》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分数的加减法(第一课时)》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8折扣》导学案教学习题设计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三步计算式题》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3体积和容积》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教学设计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从克到吨(第二课时)》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小探究:分数墙》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3体积和容积 》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平均数的认识》数学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