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9
收藏
设计说明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本节课当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猜测鸡兔的只数,再用假设法通过一系列推理、计算、验证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以下特点:
1.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从数据较小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从数据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2.利用古题激发兴趣,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教学中,择机拓展古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体会古人巧妙思路的同时,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3.举一反三,培养能力。
在巩固练习环节巧妙设题,使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变式问题时,能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使自己的解题能力得到提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鸡兔同笼”问题的资料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课件出示)
2.这是一道古代数学名题,谁能说一说题中的“雉”指什么?“足”指什么?“几何”是什么意思?这道题是什么意思?(“雉”指鸡,“足”指脚,“几何”是多少的意思。这道题的意思是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3.激趣导入。
(1)谁能说说图中孩子们是什么表情?从他们的表情中你知道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2)因为“鸡兔同笼”问题比较难解,所以本节课我们采用“化繁为简”的方法,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板书:鸡兔同笼)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算法,鼓励算法多样化)(详见课堂活动卡)
(3)汇报讨论结果。
方法一:用猜测法解题。
第一步:猜测。
鸡有4只,兔有4只。
头数:4+4=8(个)
脚数:4×2+4×4=24(只)
得出的脚的总只数比实际少2只。
第二步:调整。
鸡少1只,脚数少2只;兔多1只,脚数多4只,把1只鸡换成1只兔,头数不变,脚数增加4-2=2(只),即调整成鸡有3只,兔有5只。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一
人教版五上数学《实际问题与方程二》导学案
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奥数专题训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总复习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奥数竞赛试题
四年级奥数综合习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人教版第一单元测试题
小学数学解答题经典题
小学数学填空复习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第三册数学竞赛试卷
人教版第一课时课后作业
小学二年级数学竞赛试卷
小学第三册期末考查卷
南宁市六年级(下)数学第八单元 单元试卷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奥数测试题
经典填空题复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
人教版五上数学66页《练习十四》同步习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应用题》专题训练
数学第二单元试卷
二年级上册综合目标检测题
第一册第四单元练习
冀教版《百分数》练习试卷
新课标三年级上《周长》练习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