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9
收藏
设计说明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本节课当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猜测鸡兔的只数,再用假设法通过一系列推理、计算、验证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以下特点:
1.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从数据较小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从数据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2.利用古题激发兴趣,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教学中,择机拓展古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体会古人巧妙思路的同时,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3.举一反三,培养能力。
在巩固练习环节巧妙设题,使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变式问题时,能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使自己的解题能力得到提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鸡兔同笼”问题的资料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课件出示)
2.这是一道古代数学名题,谁能说一说题中的“雉”指什么?“足”指什么?“几何”是什么意思?这道题是什么意思?(“雉”指鸡,“足”指脚,“几何”是多少的意思。这道题的意思是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3.激趣导入。
(1)谁能说说图中孩子们是什么表情?从他们的表情中你知道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2)因为“鸡兔同笼”问题比较难解,所以本节课我们采用“化繁为简”的方法,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板书:鸡兔同笼)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算法,鼓励算法多样化)(详见课堂活动卡)
(3)汇报讨论结果。
方法一:用猜测法解题。
第一步:猜测。
鸡有4只,兔有4只。
头数:4+4=8(个)
脚数:4×2+4×4=24(只)
得出的脚的总只数比实际少2只。
第二步:调整。
鸡少1只,脚数少2只;兔多1只,脚数多4只,把1只鸡换成1只兔,头数不变,脚数增加4-2=2(只),即调整成鸡有3只,兔有5只。
《和美课堂》小学数学研讨会听课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提升培训心得体会感悟
2018年中考数学复习:反比例函数
数学老师教研心得 教研中蜕变 观课中成长
小学一年级数学组“青年教师成长课”活动总结范文
2018年中考数学复习:圆的定理
2018年中考数学知识点复习:直方图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混合计算知识点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随笔 百家争言话成长
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总复习的方法总结
2018年高考数学:解题模型及解法
2018年中考数学图解法的答题技巧总结
小学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老师工作随笔 如何克服做题时粗心马虎
数学原来可以如美丽----和美课堂听课反思
小学数学期中考试反思总结:折射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18年中考数学复习:二次函数
数学活动课《有趣的拼搭》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2014年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
2012年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认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组“青年教师成长课”活动总结
小学数学第二次课例实践的反思总结
小学数学老师教研随笔 名师引领,促我成长!
《角的分类》说课和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策略探析
二年级数学老师2018年度上学期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一上册数学《6和7的认识》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可爱的校园》基于标准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