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7
收藏
小学数学评课稿怎样写
一、评教者备课的教学目标定得怎么样。
二、评教者本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得怎么样。
三、评教者本课教学重点突出了没有。
四、评教者是怎样突破本课教学难点的。
五、评教者怎样以学生为中心去完成教学的。
六、评教者是怎样处理教与学、教与练的。有没有精讲多练。
另外还可以评教者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处理突发事件、课堂气氛、驾驭课堂能力、板书等等。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评小学数学课
既然是新课程标准下来评小学数学课,那么评课就要围绕新的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观点。
1、要评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定是不是准确,在新课的讲解和学习过程中是不是很好的体现出来。
2、要评教学的重、难点确定是不是准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不是突出了重要、突破了难点。
3、新课的引入是不是有创新,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要新课的学习过程中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让学生成为了数学学习的主人。
5、在教学过程中是不是体现了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6、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能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是否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来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7、教师的综合表现如何,语言是否洪亮、清晰、有吸引力;教态是否大方、自然,有亲和力;方法是否新颖、灵活,有创意;板书是否规范、工整、起到总结作用等
案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
我听了李教师讲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我觉得是一节成功的课。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课:
1.课前准备充分。能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问题在师生、学生之间多向的传输、反馈中得以解决,避免教师泛泛而谈的做法;把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他们抓住关键问题进行观察、分析、思考,使学生学得顺利,记得深刻。通过学生的试算、讨论、归纳等活动,师生从多方面获取了反馈信息,找到长(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既优化了教学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逐步完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作合情推理、分析,使他们的思维出现新的飞跃。这样,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就会变得更深刻和更牢固。学生获取知识后,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进行教学调控,使学生的错误及时得到纠正,知识、技能得到强化。这种多层次的练习安排,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练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教学效果理想。使用多媒体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练习设计合理,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学生参与程度较高,发言积极,课堂氛围较好。
意见和建议:
1、本节课让学生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清楚地明确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面积计算需要用到原长方体的哪两个量,要在学生的心里有一个明确的建构,这对于以后学生解决问题非常有帮助,不会搞乱。徐老师在这个环节的处理可能比较简单,没有让大多数学生都感受到这一点,也没有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很好的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概念,学生的心里比较模糊。
2、练习时,注意在让学生基本联系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让学生计算包装纸的面积时,再问一下:“你们觉得要计算出包装这个礼盒的纸的面积,我应该知道哪些信息?”让学生自己去测量它的各项信息,既进一步巩固了对长方体的认识,又提高学生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不是单一地去运用公式计算,本课的知识也得到了一个深化。
数学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知识点
小升初数学体积单位换算公式
数学整数四则运算
小升初数学数的整除
经典奥数题及答案47
小升初数学重量单位换算公式概括
经典奥数题及答案45
经典奥数题及答案46
数学约分和通分的知识点
数学中关于比的知识点
数学算术规律的知识点
经典奥数题及答案49
2016北京小升初数学复习计划
方程代数与等式的知识点
数学利润的相关知识
数学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的知识点
小升初数学精讲:工程问题
数学数的性质和规律大全
数学数的性质和规律
小升初数学精讲:称球问题
数学方程式的概念及等式的性质
小升初数学百分数的知识点讲解
数学体积和表面积的知识点
小升初数学约分和通分的知识点
数学算术规律的知识
数学反比例的定义及考点
经典奥数题及答案44
数学分数四则运算
小升初数学面积单位换算公式总结
小升初数学时间单位换算公式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