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9
收藏
教学工作计划是科学地安排教学工作,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文件,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下面为大家分享一年级数学上册876加几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内容:
8、7、6加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3、培养学生初表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的意识及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5、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13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新知铺垫
1、口算
2、括号里能填几
3、分解数的组成
(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复习,为下面的学习进行必要的铺垫)
二、新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课件出示风景片及情境图
教师创设情境: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到处是盛开的鲜花,无论走到那里都生机盎然,充满着绿色的气息,在这里还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你喜欢这儿吗?现在就让我们出发,去公园好吗?可是你们要注意在公园游览时,要爱护那里的一草一木,保护优美的环境,不要破坏它,要和那里的小动物做朋友,不要伤害他们好吗?同学们,前面就是公园了,我们要知道一共有多少小朋友才能买门票进公园,你知道一共来多少个小朋友吗?
(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买公园门票,体现了新课改中强调数学同日常生活的联系。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学得有趣,认为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
1、探索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指名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讨论
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3、小组汇报交流
生可能出现的三种算法:
(1)数数法:1、2、3……12、13,一共有13个人。
(2)接数法:左边有5个人,然后接着数6、7、8……13,一共有13个人。
(3)凑十法;左边有8个人,把右面的2个人与这8个人合起来,凑成10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4、教师小结:这几种方法都不错,那你最喜欢用哪一种方法?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学生,同时还体现算法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探索用计算方法怎样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怎样列算式呢?(生说,师板书8+5)
2、小组合作交流,动手用小棒摆
要求在摆好后,把你的摆法说给同桌听,在听人讲话时,要学会倾听,这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
(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的加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几乎决定了整个学期的教学成果。以上是为大家分享的一年级数学上册876加几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精编初二年级数学《反证法》同步综合训练
湘教版数学第四章第1课时复习测试题九年级
初三期中考试前的四大准备要点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大数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中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四单元综合试卷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模拟测试卷
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模拟试卷
小学三年级数学 分数认识 教学反思
2016年中考数学有理数的复习指导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阶段性测试卷
2016年春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阶段性学情调研试卷
小学一年级数学期中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面积
分析:八年级数学成绩下降怎么办
2016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测试卷
2016年中考数学圆的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成绩滑坡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办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趣味数学:狗和兔子
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计划浙教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综合试卷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总复习
怎样提高2016年中考数学的解题效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试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综合试卷
初一下册数学复习资料汇总
2016年中考数学实用的解题方法总结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