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3
收藏
教学要求:1.通过整理自己的小书包,使学生体验到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也有数学2.使学生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有顺序的整理学习用品,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3.复习10以内加减法和位置与顺序等有关知识4.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
三、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及相应的减法;学生已经学习了分类、整理的知识。学生已学习了位置顺序的知识。
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能比较清楚的表达和交流自己整理书包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 教学难点: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
第六单元第一节
教学内容:整理我的小书包
教学目的:1.通过整理自己的小书包,使学生体验到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也有数学存在2.使学生运用分类方法有顺序的整理学习用品,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复习10以内加减法和位置与顺序等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有条理的整理学习用品。讨论
课前准备:小书包
教学过程:
(一) 说说自己的书包里都有什么?
(二) 把书包和本、文具盒摆在桌子上1.独立整理在桌子上摆放整齐2.你是怎么整理的(小组内交流)3.全班内交流(书和书、本和本、铅笔盒、大书放下,小书放上,同类书本放在一起)4.看看谁的方法好,再整理一次
(三) 算一算1.看看共几支笔?(自己数一数填书上列算式可按长短笔来分可按上下来分2.共有几本书?3.共有几个本?
(四) 说一说每一种文具在铅笔盒里摆放的位置
(五) 还可以怎样分类整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结: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也有数学存在,只要平时注意观察就回有所发现。
板书: 整理我的小书包
共有( )支笔 共有( )本书
口+口=口 共有( )个本
课后反思:学生能够整齐的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上《9的乘法口诀》相关资料之教学设想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上《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上《8,9的乘法口诀》同步练习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5减几》教学教案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口算除法》教案
西师大版数二上《9的乘法口诀》相关资料之听课体会
北京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5减几》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小学数二上《9的乘法口诀》相关资料之评课稿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5减几》教学反思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除法》评课稿
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数二上《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相关资料之说课稿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上《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上《3的乘法口诀》相关资料之教学评析
西师大版二年级小学数学上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同步练习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说课稿
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上《11减几》相关资料之说课稿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2的乘法口诀》教学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3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口算除法》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