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优秀论文展示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教师优秀论文展示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师优秀论文展示

小学数学教师优秀论文展示

2016-10-28 收藏

小学优秀数学论文展示:计算法则,顾名思义,是计算的方法与规则,是使计算方法达到程序化、规范化的一般规律。学习和掌握计算法则有利于学生连接计算的各个步骤,实现计算过程与计算行为的自动化。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积累了关于计算教学的众多经验,例如“循理入法,以理驭法”,科学而有效。然而,在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对于计算法则的教学,却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也由此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教材中不再呈现完整的计算法则结论,是否意味着“去结论”?法则总结和操作探究怎样同步关联?法则内化的时机怎样把握?

笔者以为,这些问题都涉及了法则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需要坚持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教学观,用辩证的观点统领计算法则的教学。

一、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取舍教材中的“空白点”,适度概括法则

客观地说,过去的教材中计算法则的语言表述过于缜密,抽象概括的过程过于集中,远远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已经基本不再出现计算法则的结语。以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为例,教材中没有一处关于除法计算方法的提示语,教材中呈现的只有主题插图和已经“开好头”的适度“留空”的竖式,同时呈现的还有卡通人物对话中提供的探索法则的线索。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题和两个练习,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进行了分散处理,最终仍然没有给出计算法则的结语。

虽然计算法则被“化整为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计算法则被)“边缘化”。因为数学学习不可能“去结论”。过去教材中的结语过全过多,灌输痕迹太重,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法则,但是放弃对法则的概括也是错误的,适度的结语是掌握算法、指导完成计算所必需的。实际上,教材编者煞费苦心的编排已经指出了计算法则呈现的原则与方法,即:活动引路,提供线索,尝试总结,完善结论。

那么,怎样透过教材对法则教学分散处理的表象,在法则的探索与归纳中突出重点、把握法则中的核心要素呢?笔者以为,应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教材众多的留白之处仔细分析,大胆取舍,透过对重点空白部位的细究,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法则同化或顺应成自己经验系统的一部分。以“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第一课时为例,在教材众多的留空之处,重点抓住“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教材中第l页第二个例题卡通提出的正是这样的问题:“2为什么写在上的十位上?” 之所以选取这个关键点,是因为无论是估算,还是用竖式计算,无论是一般情况,还是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特殊情况,理解和掌握商的位置,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随之跟进的教学行为就应该是在探索中感悟,在计算中理解,在对比中运用,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算法。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学生的语言概括水平要求不能过高,学生如果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能够把计算法则表达出来,没有科学性错误,教师都应认可。尤其要避免程式化的机械表达,引导学生把总结法则的过程转化为连接各步计算的反思过程。

二、聚焦法则形成过程,把握表象与抽象的“联结点”,充分内化法则

计算法则教学的核心是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法则的形成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计算(算法),而且还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算理)。

具体来说,在法则的形成过程中,可以借助学具操作或模型演示,帮助建立算理表象。还是以“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为例,例1的教学要重点体现让学生经历从“表内除法商是一位数”到“商是两位数”的过程,结合具体的解决问题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完善认知结构。为此,我组织学生利用口算经验学习笔算,将口算方法、笔算的算理理解与算法迁移紧密结合,降低新知学习的难度。然后,让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同时用小棒分一分,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机械模仿,有些学生说写脱节。于是,在反馈交流环节中,我注意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充分展示思考过程。

在积累了较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抽象、概括,让学生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理解和升华对法则的认识。当把客观存在的规律抽象概括为法则后,应该适时组织学生运用所学法则完成具体计算。练习时,通过“部分留空的片段──完整的竖式计算”这样层层递进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法则,巩固法则,正确计算。

计算法则教学,要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建立起清晰的表象,再在表象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计算法则,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深化理解、巩固法则。如果说运算开始时学生都会清晰地意识到法则,那么随着运算的熟练,则可能逐步内化法则,直至几乎意识不到运算法则,这就表明运算技能已初步形成。

启明小学第二数学兴趣小组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