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2(含答案)_试卷分析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2012特岗教师招聘考...
首页>教学经验>试卷分析>2012特...

2012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全真模拟预测试卷2(含答案)

2016-10-27 收藏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2.“教育不应该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教育制度推崇的理想。

A.完全制度化教育

B.非正式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

3.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提出的主要教育主张是()。

A.因材施教

B.遵循自然

C.教学做合一

D.官能训练

4.教育的经济功能受()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

D.文化传统

5.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6.()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7.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作示范性的试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方法是指()。

A.试验法

B.演示法

C.参观法

D.实践活动法

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9.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

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

C.我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

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

10.“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中首先提出的。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劝学篇》

11.“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乞丐和盗贼”。这句话的作者是()。

A.华生

B.洛克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12.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13.在教育整体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是()。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自我教育

14.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A.教师和学生

B.教师和教科书

C.学生和教科书

D.教学内容和手段

1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16.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自然观,认识与自然关系的美与恶,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体现了学校教育的()。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

17.我国对学生的义务做出明确规定的法律是()。

A.《宪法》

B.《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18.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1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德育方法中的()。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20.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B.维持班级秩序

C.形成良好的班风

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在情绪三因素理论中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_____。

2.教师的劳动价值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3.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_________。

4.小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_________。

5._________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

6.狭义的社会教育是在_________和_________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

7.教育与_________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8.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_________,二是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9.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10.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教师的两个重要人格特征是:教师的_________以及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11.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_________和_________。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2.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3.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4.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因此,教育目的就应该仅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

5.中小学的教育任务是升入高一级的学校。()

6.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7.形成技能、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

8.教育观察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相处的复杂而多样的关系中,对学生的活动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对学生的偶发事件,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9.测验的效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和一致程度。()

10.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的选择。()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启发性教学原则?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2.简述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怎样的变换?

3.简述班主任的作用。

4.技能的特征都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教师为什么应全面关心学生?

2.在新课改中,强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强调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于是,有些学校就出现教师站在教室后面,完全由学生来组织、决定教学的现象。请根据所学习的教学规律分析该种现象。 六、案例分析(15分)

王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试分析上述案例,教师该如何对待有问题的学生?(可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

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A。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

2.【答案】D。解析: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就是“教育不应该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3.【答案】C。解析: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和小先生制等教育思想深入人心,指导着人们的教育实践,为人们所熟知。

4.【答案】B。解析: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经济功能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需要坚实的基础,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刚好能够提供良好的基础和物质条件。

5.【答案】D。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不同的身心发展的特征及主要矛盾。

6.【答案】C。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由于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所以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7.【答案】B。解析:考查演示法的概念。

8.【答案】D。解析: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为:桃树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体现了榜样法。

9.【答案】D。解析: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未来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

10.【答案】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都是出自该书。

11.【答案】A。解析:这句话是华生的名言,反映了在个体身心发展中外铄论的观点。

12.【答案】C。解析:教育的民主化提倡教育机会均等和师生关系平等,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13.【答案】C。解析:学校教育是教育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形式。

14.【答案】A。解析:教师和学生,也就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15.【答案】A。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16.【答案】C。解析:学校教育具有文化功能,题干体现学校教育促进学生世界观的形成。

17.【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学生的义务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18.【答案】D。解析: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即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由此提出的教学性原则是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19.【答案】A。解析:陶冶法是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20.【答案】A。解析:班级管理对于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主要的功能在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以利于更有效地开展实施教学活动。 二、填空题

1.认知因素

2.滞后性;隐含性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要结合的原则

4.情景教学

5.社会本位论

6.家庭;学校

7.生产劳动

8.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9.促进;阻碍

10.热心和同情心

11.启发式;注入式 三、判断题

1.【答案】×。解析:集体形成的条件是:①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②要有健全的组织和积极分子骨干;③要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④开展有教育意义活动。仅仅有了班级组织,不能标志班集体已经形成。

2.【答案】×。解析: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可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答案】×。解析: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4.【答案】×。解析:该观点属于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只看到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而忽视了教育目的也受人的发展需要制约。

5.【答案】×。解析: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是片面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因此学校的教育任务除了让学生升入高一级的学校之外,还要教会学生更多各个方面的知识,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崇高的理想;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等,因此题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6.【答案】√。解析: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7.【答案】×。解析:形成技能、技巧是运用知识的中心环节。

8.【答案】×。解析:将“教育观察力”改为“教育机智”。

9.【答案】×。解析:将“效度”改为“信度”。

10.【答案】×。解析:教学设计应综合考虑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要素。最先要考虑的是设计教学目标。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2.【答案要点】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培养者;②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3.【答案要点】

(1)班主任是班级教师集体的组织者和灵魂

为了充分发挥各科教师的作用,班主任就必须对各科任教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2)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作为组织者,班主任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来创建一个学生集体,而且要使各方面的影响保持一致,并最有效地发挥作用;作为组织者,他还要组织班级内各成员诸方面的活动,力求使成员能在友好的氛围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成长。作为领导者,他要以其声望、权威、影响力去启发、组织和控制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的行为围绕教育目标有效地展开。作为教育者,他不仅以自身的力量和品格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还要创建班集体,创建一个能对其成员产生教育影响的集体。

(3)班主任是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者

学生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影响交互作用下成长的。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首席实施者。因此,班主任要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使之形成影响学生的合力。

(4)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的纽带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教育单位,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它与其他组织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关系。从纵向关系来看,它与党、团、队之间,与年级组、教导处和校务委员会之间存在着业务关系和思想关系。班主任只有正确贯彻上级领导的意图和指示,围绕学校的育人任务来开展工作,才能保证班级任务的完成,进而保证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从横向来说,班级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关系。班主任只有知彼知己,才能率领本班走在前面。

4.【答案要点】

(1)技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

(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

(4)技能是通过有意识的反复练习形成的,区别于习惯。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1)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是在其他低层次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两方面的含义,由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组成。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

(3)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如父母离异使儿童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2.【答案要点】

这种现象违背了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1)教学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受过专门训练,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指导者、教育者。

(3)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和自我教育的主体。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在教学时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不能因为强调教师主导作用而忽略学生主体作用,同样,也不能因重视学生主体作用而否定教师主导作用。而本题中所说的现象就是重视学生主体作用而否定教师主导作用,是对新课程改革的 /soft/误解。 六、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的缺点,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