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5初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解析)_试卷分析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人教版2015初三年级...
首页>教学经验>试卷分析>人教版20...

人教版2015初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6-10-25 收藏

人教版2015初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1. B 解析:∵ 点 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像上,∴ ,解得 .故选B.

2. A 解析:因为函数 的图像经过点( , ,所以k=-1,所以y=kx-2

=-x-2,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可知不经过第一象限.

3.A 解析:由于不知道k的符号,此题可以分类讨论.当k0时,反比例函数 的图像在第一、三象限,一次函数 的图像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可知A项符合;同理可讨论当k0时的情况.

4.D 解析:A.∵反比例函数 ,∴ 故图像经过点(1,3),故此选项错误;

B.∵ ∴ 图像在第一、三象限,故此选项错误;

C.∵ ∴ 当 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此选项错误;

D.∵ ∴ 当 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

5.B 解析:∵ BC=BD+DC=8,BD∶DC=5∶3,∴ BD=5,DC=3.∵ ∠ =∠ ∠ADC=∠BDE,∴△ACD∽△BED,∴ 即 ∴ DE= .

6.B 解析:当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为6,8,且另一个与它相似的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为3,4时 的值为5;当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长为6,斜边长为8,另一直角边长为2 且另一个与它相似的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长为3,斜边长为4时 的值为 故 的值可以为5或 .

7.C 解析:∵ ∠DAC=∠ ∠ACD=∠BCA,∴ △ABC∽△DAC,

∴ = =4,即 ∴ ∴ .

点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边的比的平方.不要错误地认为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边的比.

8.C 解析:当 =1时, =10;当 =2时, =5.因为当 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当 时 的取值范围是 .

9.D 解析:∵ = ∴ ∴ ∴ 故选D.

10.B 解析:根据相似图形的定义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再利用排除法进行求解.

A.两个等腰三角形,两腰对应成比例,夹角不一定相等,所以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故本选项错误;B.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两腰对应成比例,夹角都是直角,一定相等,所以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故本选项正确;C. 两个直角三角形,只有一直角相等,其余两锐角不一定对应相等,所以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一定相似,故本选项错误;D. 两个锐角三角形,不具备相似的条件,所以不一定相似,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

11.A 解析:∵ △ ∽△ 相似比为

又∵ △ ∽△ 相似比为

∴ △ABC与△ 的相似比为 .故选A.

12.A 解析:先利用“SAS”证明△ADE≌△CFE,得出 ,再由DE为中位线,得到△ADE∽△ABC,且相似比为1∶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得到 =1 4,则 =1 3,进而得出 =1 3.

13.(1,-2) 解析: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可知另一个交点的坐标是(1,-2).

14. 解析;设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

因为 , ,所以 .

因为 ,所以 ,解得k=4,

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

15.230 解析: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列比例式直接求得实际距离.设 地到 地实际距离约为 则 解得 厘米=230千米.

∴ 地到 地实际距离约为230千米.

16. 解析: 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那么 即是相似比.

由图可知 ∴ △ 与△ 的相似比是 .

17.10 解析:∵ 是△ 的中位线,∴ ∥ ∴ △ ∽△

∵ ∴ .

∵ △ 的面积为5,∴ .

∵ 将△ 沿 方向平移到△ 的位置,∴ .

∴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18. 解析:由 ,得 , , ,

所以

19.5 解析:∵ ∠ =∠ =90°,∠AOC=∠BOD,∴ △AOC∽△BOD,

∴ ,∴ DO=2CO,BO=2AO.

∵ CD=4,∴ CO= ,DO= .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O= ,BO= ,∴ AB=5.

点拨: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列出比例式和解直角三角形,是求线段长度的两种重要的方法.同学们在解题时注意应用.

20. 解析: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在Rt△ABC中,∵ AB=10,BC=6,∴ AC= = =8.

设AE=ED= = = ,

∵ DF⊥AB,∴ 在Rt△ADF中, ,

∴ ,∴ ,FD=

在Rt△ F中, = = ,

∵△ F ∽△ BF,∴ ,

∴ = ,解得 = ,∴ AD=AE+ED=2 = .

21.分析:(1)根据“SAS”可证△EAB≌△FAB.(2)①先证出△AEB≌△AFC,可得∠EBA=

∠FCA.又∠KGB=∠AGC,从而证出△AGC∽△KGB.②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当∠EFB=90°时,有AB= AF,BF= AF,可得AB∶BF= ∶ ;当∠FEB=90°时,有AB= AF,BF=2AF,可得AB∶BF= ∶2.

(1)证明:∵ AO⊥BC且AB=AC,∴ ∠OAC=∠OAB=45°.

∴ ∠EAB=∠EAF ∠BAF=45°,∴ ∠EAB=∠FAB.

∵ AE=AF,且AB=AB,∴ △EAB≌△FAB.∴ BE=BF.

(2)①证明:∵ ∠BAC=90°,∠EAF=90°,∴ ∠EAB+∠BAF=∠BAF+∠FAC=90°

∴ ∠EAB=∠FAC.∵ AE=AF,且AB=AC,∴ △AEB≌△AFC,∴ ∠EBA=∠FCA.

又∵ ∠KGB=∠AGC,∴ △AGC∽△KGB.

②解:∵ △AGC∽△KGB,∴ ∠GKB=∠GAC=90°.∴ ∠EBF<90°.

Ⅰ当∠EFB=90°时,AB∶BF= ∶ .

Ⅱ当∠FEB=90°时,AB∶BF= ∶2.

点拨:(1)证两条线段相等一般借助三角形全等;(2)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如果没有边的关系,一般需证明有两个角相等,利用“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相似;(3)图形旋转前后,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

22. 解:(1)根据题意,把点A(-2,b)的坐标分别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中,得 解得

所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x+5.

(2)向下平移m个单位长度后,直线AB的表达式为 ,

根据题意,得

消去y,可化为 ,

Δ=(5-m)2-4× ,解得m=1或m=9.

23. 解:(1)把A(1,2)代入 中,得 .

∴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

(2) 或 .

(3)如图所示,过点A作AC⊥x轴,垂足为C.

∵ A(1,2),∴ AC=2,OC=1.

∴ OA= .

∴ AB=2OA=2 .

24.解:(1)在Rt△OAB中,OA=4,AB=5,

∴ OB= ,

∴ 点B的坐标为 .

∵ OP=7,∴ PB=OB+OP=3+7=10.

(2)如图所示,过点D作DE⊥OB,垂足为E,由DA⊥OA可得矩形OADE.

∴ DE=OA=4, ,∴

又∵ ∠BDP= ,∴

又∵ ∠BED=∠DEP,∴ △BED∽△DEP,∴

设点D的坐标为(4,m),由k>0得m>0,

则有OE=AD=m, BE=3-m,EP=m+7,

解得m=1或m=-5(不合题意,舍去).

∴ m=1,点D的坐标为(4,1).

∴ k=4,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25.解:∵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 、 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 这个地区的实际边界长

26. 证明:(1)∵ ∴ ∠ .

∵ ∥ ∴ .

∴ .

∴ △ ∽△ .

(2)由△ ∽△ 得 .∴ .

由△ ∽△ 得 .

∵∠ ∠ ∴ △ ∽△ .

∴ .

∴ . ∴ . ]

27. 解:(1)∵ 反比例函数 ( 为常数, )的图像经过点

∴ 把点A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得 ,解得

∴ 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 .

(2)∵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

分别把点 的坐标代入,得 则点B不在该函数的图像上;

则点C在该函数的图像上.

(3)∵ 当 时, 当 时,

又∵ ∴当 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 当 时,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