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洗尽铅华,回归自然——新课程改革中的思考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洗尽铅华,回归自然——新课程改革中的思考目前,随着课改的流行,在基础数学的研究中存在着一些不好的现象:如浮躁、盲目追求一种形式,精力过多地集中到一些细枝末节上等等。数学是一门严格的科学,对于它的研究,我认为应当摒弃这些不好的现象,保留好的传统。
一、基础数学教学应洗尽铅华,回归自然,追求返朴归真的理念。基础数学教学应追求返朴归真的理念,将数学教学直观化、精简化;精、简、朴、实才是数学的本质;教学的本质不是展示教师的才华,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的国情决定了,一些地区和学校不同程度缺乏引进课程资源的条件。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并不单纯靠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而重要的是要精心设计,在课堂上引导得法与巧妙驾驭。
数学课堂应该返朴归真,应该摈弃教学手段的花俏,追求教学方法的得当和自然,教师在基础数学研究和课堂教学中只要能真正认识,并灵活运用最基本的数学方法,跳出了把数学当作知识、题目传授的陈旧理念,化“枯燥无味”为“生动活泼”,化“灌输模仿”为“顺水推舟”就是把握住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达到课课程改革的目的了。
二、洗尽铅华,回归自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在基础数学研究和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认识并灵活运用最基本的数学方法,可作好如下几点:1. 我们教师要正确处理用好教科书和引进相关资源的关系。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许多老师由以前的以本唯本直至现在的冷落课本。特别是在公开课上,很少有老师再用课本上的例子,大家都在忙着到处找例子,我想,工作在一线的老师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天天大海捞针去例子换例子吗?再试想一下,是不是你换的例子就比教材上的例子更能体现数学的本质?也许,我们可以从另一个层面来理解“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我们教例子是为了使学生借助例子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
所以对数学老师来说,换例子不重要,重要的是探寻例子背后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我们在教学中既不要像以前那样以本唯本,也不能冷落课本。而应该是尊重教材,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设计意图,真正抓住教材所想实现的教学本质,用好教科书,落实教材的基本要求。当然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以教材为中介,更是以教学资源为中介,在教学中,要适当引进相关课程资源,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做得好,会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促进数学学习。
2. 教学应设计简明实用,教学手段应有实效。现在的有些教师认为有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 ,片面追求形式,使一些课过于“华彩”,而这样的课使得我们第一线的教师,只能远观而不能亵玩焉,对于我们一线的教师而言,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该用则用”。不必用的完全可用传统教学手段,无需浪费人力物力制作多媒体课件等,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不必借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方体的六个面,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自己把纸盒拆开,并重新合上,充分感知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面相同。我们常说:“看的不如说的,说的不如做的”。
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比单纯的观看多媒体展示更能充分感知长方体的特征。任何的数学课堂,都应牢记一点:学生能说的,要尽量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要尽量让学生做。多媒体课件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宜过分依赖,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3. 重视课堂语言的锤炼和运用。
语言是思维的体操。长期的教学让我感受到:言简意明的提问语和提示语能让学生很快地明白问题的主题,或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源。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先告诉学生糖占糖水的百分之几就是含糖率,然后马上反过来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含糖率,通过正反两问加深了学生对含糖率的理解。又如:学生说出试验100粒,发芽100粒,算出发芽率是100%;接着说试验83粒,发芽率是100%,那发芽几粒?这样一说让学生感受到发芽率是100%,不一定是100粒,而是指试验的种子全部发芽。
然后又引出发芽率是105%正确吗?让学生充分感知发芽率不超过100%。4. 还要注重在练习上要精选精练。首先,选题力求来源于生活,使数学变得更加直观,这样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研究教材要把知识归纳总结成系统,如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便于加强学生理解和巩固;同时,精选习题,少做没有思维的题目,学生不仅减了负,也避免了精力的不必要浪费。总之 “返朴归真”就是着重于教学生以基础数学的本质,而不拘泥于抽象的形式。
老师们要用好教科书,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不追求表面的花里胡哨,不追求时髦,课堂上引导得法与巧妙驾驭,使学生乐学、会学、思维活跃、知识扎实,真正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才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根本。
浙教版十二册数学(比的性质)
浙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复习课件(共29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课件+巩固练习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1.2数轴课件+教案+练习(4份)
浙教版七年级上4.4整式课件(共22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5合并同类项课件+练习
浙教版七年级上5.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课件+巩固练习
浙教版七年级上5.2等式的基本性质课件(1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3.4实数的运算课件+练习+学案
6.9直线的相交(1)课件(共16张PPT)
浙教版十二册数学(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复习)
6.5角与角的度量课件(共29张PPT)
1.2数轴课件(共15张ppt)
6.9直线的相交课件(共19张PPT)
6.8余角和补角课件(共32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3.3立方根课件+练习+学案
浙教版十二册数学(反比例应用题)
6.3线段的长短比较课件(共23张PPT)
6.9相交线(2)课件(共21张PPT)
浙教版十二册数学(比例尺)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1用字母表示数课件+练习
2015年秋浙教版七年级上2.7近似数课件(共15张PPT)
6.7角的和差课件(共15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4.2代数式课件(共21张PPT)
2015年秋浙教版七年级上2.4有理数的除法课件(共14张PPT)
浙教版十二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浙教版十二册数学(比的意义)
6.6角的比较大小课件(共24张PPT)
6.4线段的和差课件(共27张PPT)
2015年秋七年级上2.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课件(共15张PPT)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