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创造能...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数学教学中...

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阶段,创造性思维表现为学生发展解决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和灵活性。在教学中,我们该怎样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实践证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能在主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培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动闹、动口、动手,自觉独立地思考问题,下面几种作法如:

一.巩固基础,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感知事物,追求和探索新知识,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学生对基础知识,不仅要掌握,而且要使之转化为熟练的技能技巧,达到运用自如,使思维深刻,认识升华,达到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情境。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例如教学“甲队移栽树苗,每小时亩,小时移栽多少眼亩?小时呢?”题时,要使学生对双基知识的掌握达到熟练、巧用的目的,首先,可以先让学生列出算式:×和×,再说明每个算式的含义,然后可以配合长方形图启发学生思考:亩是1亩的几分之几?是把1亩平均分成就份?取几份?这样的一份等于把1亩平均分成多少小份?1小份是1亩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多少亩?再让学生结合推理,写出计算过程:×=亩,同样求的又是亩。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分数意义、整体“1”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就为灵活地解题打下了基础。

二.联系新旧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深刻化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分数除以分数的教学,如:“把米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米?”,教学时,可先用图形示意,让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结合图形向学生提问:里面有几个?6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通过求分数乘法中未知数的式题引入分数除法的意义,使学生知道它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这样学生就会利用原有的基础知识和已有的思维方式进行主动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激发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针对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抽象、隐蔽、条件变化多的特点,我们在学生掌握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一般分析方法外,还可以教给学生运用转化、假设、逆推等多种推理方法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和鼓励学生有创见地的解答问题。如:“商店里有若干筐水果,其中是苹果,又运来8筐梨,这时梨和苹果筐数相等,问苹果原有多少筐?”解答时,可以利用逆推法,先求出8筐梨占苹果筐数的几分之几,即―(1―)再求出总数:8÷[―(1―)],最后就可以求出原来的筐数。这样不仅拓宽了思路,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四.注重多样化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的认识、活动的综合能力,知识转化为能力要有一个积累、消化的过程,同时也要促进知识的生长和再生。因此,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手段是应该多重视一题多解和编题的练习。在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时,可选择一些习题,如:“一个发电厂有煤2500吨,用去,还剩多少吨?”解题时,可通过画图,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得出2500-2500×;再启发引导学生按照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得出2500×(1-)。而编题则是技能、技巧的综合运用,也是创造性的思维。教学中,如给出学生24、,要求用上这两个数,编出若干题:(1)甲数是24,乙数是甲数的,求乙数。(2)甲数是24,是乙数的,求乙数。(3)甲、乙两数的和是24,如果甲数,正好和乙数相等,求乙数。……等等,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产生丰富的联想,启发学生运用头脑中的记忆表象和想象进行创造性组合的思维。发散量越多,集中性越好,创造力也就越高,就越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注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正是培养适应“三个面向”的开拓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加强训练和培养学生创造的才能,为实行素质教育打好基础!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