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比一比》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比一比》教学反思《比一比》主要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其教学重点难点是: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能正确掌握比长短、比高矮、比轻重相应的不同比较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正确运用生活中已经积累的一些直接经验,建立起长、短、高、矮、轻、重的概念;学会正确的比较方法,进而形成学生的比较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1、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小学教学设计网xxjxsj.cn数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以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如:在学生探索比的方法时安排了比长短的游戏,让学生同桌比比,比手指,比铅笔。这使学生感到新奇,好像在玩。参与活动的兴趣也提高了,并认真地比出长短来,从而总结出正确的比长短的的方法来。再如:在学会比高矮后,又安排了排队游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学生全力投入比一比的各项活动中,并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联系生活,主动探索
当学生学会了比长短、高矮后,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比比身边的事物,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合作交流。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交流成果中,学生不断地体尝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的发现,感到我们小组棒,看到全班的发现,又会意识到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又能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生认识天平时的一个教学细节。学生通过教师介绍,大都能明白天平可以用来称物体的轻重,可究竟如何判断谁重谁轻,在学生的概念上还不是很清晰。教学中,我联系小朋友平时游戏的场景,依次引导: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如果老师和你一起玩,会怎样?结合学生的回答我进一步介绍:天平称东西时,就和跷跷板一样,重的会落下来,轻的会翘起来。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帮助学生理解简单的物理知识,这种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立刻领悟到了如何判断天平左右托盘上的两样物体的轻重,教学效果显著。
四年级数学经典应用题及答案解析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训练题
小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测试卷答案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卷(苏教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2014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验卷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北师大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题
2014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
2014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验卷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模拟试题(北师大版)
2014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测验卷
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分析
初一上学期数学《有理数的减法》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
2014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质检卷
2014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模拟试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
小学数学四年级应用题经典练习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模拟卷(人教版)
2014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中试题(青岛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期中试卷下册
2014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调研试卷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北师大版)
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过关练习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