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第七册《怎样滚得远》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第七册《怎样滚得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l、让学生参与探索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物体滚得最远的实验活动,进行收集整理数据、求平均数、角的测量等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综合应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让学生感受做实验是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探索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物体滚得最远的实验
教学法 互助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教科书第28页的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这两幅图的意思。
2.提问:你能举一些像上面的例子吗?
3.谈话:同学们说得不错,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物体在斜坡上会很快向下滚动。斜坡上有个斜面,斜面是最简单的机械之一,人们常常利用斜面来达到省力的目的。你知道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远一些吗?
二、师生合作,示范实验方法
1.谈话:请两名同学与老师合作实验,并演示给同学们看。
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1)搭一搭。
(2)滚一滚。
(3)量一量。
让个学生用30~50厘米的木板在地面上搭出一个斜坡,使斜坡与地面的角度为30度(利用三角尺获得这个度数),再用一个圆柱形物体(如胶带圈)轻轻放在斜坡顶上,让它自动地往下滚,等物体停止滚动后,从木板的底部开始量出物体在地面上滚动的长度。
2.反复做几次这样的实验,记录每次量得的长度。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30度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物体滚动的长度
三、分组实验,探索交流
每8人一组,按刚才师生合作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边实验边填实验报告单上的表格。
1.让学生用木板和地面成45度和60度的斜面依次做实验,分别得出数据,填入实验报告单上的表格中。然后让学生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45度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物体滚动的长度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60度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物体滚动的长度
2.谈话:我们已经做了三次实验,斜面与地面的夹角分别是30和60,比较一下你们求出的平均数,在这三种斜面中,哪一种物体滚得比较远?(学生会发现夹角成45时滚得比较远)那么能不能断定斜面与地面夹角成45时物体滚得最远呢?(不能)下面应该怎样继续做实验来探讨结论呢?在小组内讨论,形成实验方案。让小组代表发表意见。
谈话:同学们的意见是再做两次实验,一次让斜面与地面的夹角介于30~45之间,另一次让斜面与地面的夹角介于45~60之间。你们就利用下面的表格(如果不够用,自己再画几张)继续做实验吧。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度)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物体滚动的长度
完成实验后,分组讨论: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3.让各小组汇报本组的发现。学生的发现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找到了另一个滚得更远些的斜面与地面夹角,另一种是45仍是滚得最远的斜面与地面夹角。针对这两种情况提问:现在能不能断定斜面与地面夹角是度(或45)时物体滚得最远呢?还应该怎样继续实验。
谈话:如果感兴趣,可以课后继续做实验。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太麻烦,搞科学实验就是不能怕麻烦,有时要经过几百次甚至几千次的实验才能得出结论。可能有的同学要问:到底斜面与地面夹角是多少度时物体滚得最远呢?在等你上到高中,在物理课上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不过现在你可以把自己的实验结论告诉别人,为了更科学些,最好在你说的度数后边加个左右,例如38左右。
四、阅读你知道吗
新课程改革热闹之后的冷静反思
如何进行数学课前预习
试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三个有效方法
初中生数学学习过程评价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教师有效教学的三重功
校本课程建设需要拓宽视野
改良集体备课,促进专业发展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条件与策略
结合新教材谈课堂教学的“传承”与“创新”
中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改革尝试
错误是一种数学课堂教育契机
“超预期思路”在数学解题教学中的价值透视
教材,我们该如何去奉献给学生
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进退之道”
如何给能力多元的班级上数学课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探讨
如何认识数学教学
关于教学模式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奖惩性与发展性教师评价关系探析
数学教学课堂的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实践
新课程条件下的听课评课
新数学课程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谈谈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体会与思考
初探数学导学案与课堂的有机结合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索
简论初等数学课堂教学结束方法
开展和谐教育 发展数学能力
数学高效率教学简介
悟情境创设三步曲及教学功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