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数学《海鸥回来了》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数学《海鸥回来了》教学设计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能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的读、写。
2、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和+,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出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4、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单元知识技能目标:
1、能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位置。
2、认识><=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的数大小。
3、能说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含义。
单元教学建议:
1、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2、提倡算法多样化。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初步数感和估计的意识。
4、本单元的评价,要注意考查学生能否正确的数、读、写11~20各书,是否掌握了数的顺序,会不会比较大小。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填写算式。
3、在教学中渗透数的顺序,并进行社会秩序教育。
4、学会与人合作,体会计算的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方法:抓问题,用多种游戏,把抽象的数位具体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结合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个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文字题练习,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 进行本单元学习成果的自我评价。
2010届高三数学上册国庆假期作业4
2010届高三文科数学上册九月月考试题1
2010届高三文科数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
2010届高三数学上册国庆假期作业5
2010届高三数学上册十月月考试题
2010届高三文科数学上册单元测试4
2010届高三文科数学上册第一次摸底考试题
2010届高三文科数学上册九月月考试题4
2010届高三文科数学上册九月月考试题2
2010届高三文科数学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1
2010届高三文科数学上册第一次摸底考试题3
2010届高三文科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22
2010届高三文科数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1
2010届高三文科数学上册9月月考试卷1
2010届高三文科数学上册9月月考试卷4
2010届高三文科数学上册单元测试2
2010届高三文科数学上册九月月考试题3
2010届高三数学上册入学考试试题
2010届高三文科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7
2010届高三文科数学上册9月月考试卷7
2010届高三文科数学上册9月月考试卷6
2010届高三数学上册双周练试卷
2010届高三文科数学上册9月月考试卷2
2010届高三文科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0届高三文科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6
2010届高三文科数学上册9月月考试卷5
2010届高三文科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2
2010届高三文科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23
2010届高三数学上册国庆假期作业2
2010届高三文科数学上册暑期作业检测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