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5
收藏
【小编寄语】查字典数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必修二《直线与方程》课堂练习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当堂练习:
1.过点(3, 0)和点(4,
)的斜率是( )
A.
B.-
C.
D. -
2.过点(3, 0)和点(0, 3)的倾斜角是( )
A.
B.-
C.
D.-
3.过点P(-2, m)和Q(m, 4)的直线斜率等于1,那么m的值等于 ( )
A.1或3 B.4 C.1 D.1或4
4.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
x+1的倾斜角为( )
A.
B.-
C.
D.-
5.过点(-3, 0)和点(-4,
)的倾斜角是( )
A.
B.
C.
D.
6.如图,直线l1、l2、l3的斜率分别是k1、k2、k3,则有( )
A.k1
C.k3
7.若两直线a,b的倾斜角分别为
,则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
, 则两直线斜率k1< k2 B. 若
, 则两直线斜率k1= k2
C.若两直线斜率k1< k2, 则
D.若两直线斜率k1= k2, 则
8.下列命题:
(1)若点P(x1,y1),Q (x2,y2), 则直线PQ的斜率为
;
(2)任意一条直线都存在唯一的倾斜角,但不一定都存在斜率;
(3)直线的斜率k与倾斜角
之间满足
;
(4)与x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的倾斜角为00.以上正确的命题个数是( )
A.0个 B. 1个 C. 2个 D.3个
9.若直线
的倾斜角为
,则
( )
A.等于0 B.等于
C.等于
D.不存在
10.已知θ∈R,则直线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0°,30°] B.
C.[0°,30°]∪
D.[30°,150°]
11.设
为奇函数,且在
内是减函数。
。则
的解集为( )
A.
B.
C.
D.
12.如果ab>0,直线ax+by+c=0的倾斜角为α,且sin
=
-
,则直线的斜率等于( )
A.
B. -
C. ±
D. ±
13.直线
的倾斜角是( )
A.200 B.1600 C.700 D.1100
14.直线倾斜角a的取值范围是 .
15.直线l的倾斜角α=1200,则直线l的斜率等于 __________.
16.若直线的倾斜角α满足
,则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17.直线l过点A(0, 1)和B(-2, -1),直线l绕点A逆时针旋转450得直线l‘,那么l’的斜率是 __________ .
18.(1)当且仅当m为何值时,经过两点A(-m,6)、B(1,3m)的直线的斜率是12.
(2)当且仅当m为何值时,经过两点A(m,2)、B(-m,2m-1)的直线的倾斜角是600.
19.(1)若三点(2,3),(3,a),(4,b)在同一直线上,求a、b的关系;(2)已知三点A(a,2)、B(3,7)、C(-2,-9a)在一条直线上,求实数a的值.
20.在直角坐标系中,
三个顶点A(0,3)、B(3,3)、C(2,0),若直线
将
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实数
的值.
21.已知两点A(3,2),B(-4,1),求过点C(0,-1)的直线
与线段AB有公共点求直线
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经典例题:
解: 直线AB的斜率k1=1/7>0, 所以它的倾斜角α是锐角;
直线BC的斜率k2=-0.5<0, 所以它的倾斜角α是钝角;
直线CA的斜率k3=1>0, 所以它的倾斜角α是锐角.
当堂练习:
1.A; 2.C; 3.C; 4.A; 5.B; 6.D; 7.D; 8.C; 9.C; 10.C; 11.C; 12.B; 13.D; 14. 00?a<1800; 15.-
; 16.300<α<600; 17.不存在;
18.(1)由题意得
,解得m=-2;(2)由题意得
,解得
19. (1)依题意知三点共线,则有
,
,即2a-b=3为所求.
(2) kAB=
, kAC=
,∵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kAB=kAC.
20.解:
,直线
与AC的交点D
,与AB的交点
E
,
,解得
21.解:根据图形可知,过C的直线与线段AB相交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奇偶性》3 课件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2.1.3第2课时《函数的单调性的应用》PPT课件
人教B版必修1高中数学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I》配套资料(精要课件 基础过关训练 检测 几何画板)3.1.1-3.1.2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函数的表示法》 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奇偶性》2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课件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3.4《函数的应用》(Ⅱ)PPT课件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1.2.1《函数的概念》ppt课件(2)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2.1.1第1课时《函数的概念》PPT课件
人教B版必修1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配套备课资料精要课件 基础过关训练 检测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课件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3.2.1第3课时《换底公式与自然对数》PPT课件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3.2.2第2课时《对数函数的应用》PPT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课件2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1.1.3《集合的基本运算》ppt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课件1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ppt课件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2.1.4第1课时《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PPT课件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2.1.1第2课时《映射与函数》PPT课件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3.1.2第1课时《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PPT课件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3.1.2第2课时《指数函数的应用》PPT课件
2014年新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幂函数》1课件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2.2.3《待定系数法》PPT课件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3.1.1《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PPT课件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3.3《幂函数》PPT课件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2.2.2《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PPT课件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1.2.2第1课时《交集与并集》PPT课件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ppt课件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1.2.1《函数的概念》ppt课件(3)
2016人教B版必修1数学2.4.2《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一种计算方法-二分法》PPT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