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二数学教案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2013高二数学教案设计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2013高二数学教案设计

2013高二数学教案设计

2013-07-25 收藏

 

【小编寄语】查字典数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2013高二数学教案设计,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1.1.1 算法的概念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

2.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

3.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算法的含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判断一个数为质数的算法设计。

教学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算法作为一个名词,在中学教科书中并没有出现过,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没有接触算法概念。但是我们却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算法,熟悉许多问题的算法。如,做四则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从里往外脱括弧,竖式笔算等都是算法,至于乘法口诀、珠算口诀更是算法的具体体现。我们知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算法,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算法,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算法等。因此,算法其实是重要的数学对象。

2.探索研究

算法(algorithm)一词源于算术(algorism),即算术方法,是指一个由已知推求未知的运算过程。后来,人们把它推广到一般,把进行某一工作的方法和步骤称为算法。

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在数学中,主要研究计算机能实现的算法,即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比如解方程的算法、函数求值的算法、作图的算法,等等。

3.例题分析

例1. 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整数n,试设计一个程序或步骤对n是否为质数做出判定。

解析:根据质数的定义判断

解:算法如下:

第一步:判断n是否等于2,若n=2,则n是质数;若n>2,则执行第二步。

第二步:依次从2至(n-1)检验是不是n的因数,即整除n的数,若有这样的数,则n不是质数;若没有这样的数,则n是质数。

这是判断一个大于1的整数n是否为质数的最基本算法。

点评:通过例1明确算法具有两个主要特点:有限性和确定性。

变式训练1:一个人带三只狼和三只羚羊过河,只有一条船,同船可以容纳一个人和两只动物.没有人在的时候,如果狼的数量不少于羚羊的数量,狼就会吃掉羚羊.请设计过河的算法。

解:算法或步骤如下:

S1 人带两只狼过河;

S2 人自己返回;

S3 人带一只羚羊过河;

S4 人带两只狼返回;

S5 人带两只羚羊过河;

S6 人自己返回;

S7 人带两只狼过河;

S8 人自己返回;

S9 人带一只狼过河.

例2 给出求解方程组 的一个算法.

解析:解线性方程组的常用方法是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这两种方法没有本质的差别,为了适用于解一般的线性方程组,以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我们用高斯消元法(即先将方程组化为一个三角形方程组,在通过回代过程求出方程组的解)解线性方程组.

解:用消元法解这个方程组,步骤是:

第一步:方程①不动,将方程②中 的系数除以方程①中 的系数,得到乘数 ;

第二步:方程②减去 乘以方程①,消去方程②中的 项,得到

;

第三步:将上面的方程组自下而上回代求解,得到 , .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

点评:通过例2再次明确算法特点:有限性和确定性

变式训练2:写出求过两点M(-2,-1)、N(2,3)的直线与坐标轴围成面积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第一步:取x1=-2,y1=-1,x2=2,y2=3;

第二步:计算 ;

第三步:在第二步结果中令x=0得到y的值m,得直线与y轴交点(0,m);

第四步:在第二步结果中令y=0得到x的值n,得直线与x轴交点(n,0);

第五步:计算S= ;

第六步:输出运算结果

例3 用二分法设计一个求解方程x2–2=0的近似根的算法。

算法分析:回顾二分法解方程的过程,并假设所求近似根与准确解的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005,则不难设计出以下步骤:

第一步:令f(x)=x2–2。因为f(1)<0,f(2)>0,所以设x1=1,x2=2。

第二步:令m=(x1+x2)/2,判断f(m)是否为0,若则,则m为所长;若否,则继续判断f(x1)•f(m)大于0还是小于0。

第三步:若f(x1)•f(m)>0,则令x1=m;否则,令x2=m。

第四步:判断|x1–x2|<0.005是否成立?若是,则x1、x2之间的任意取值均为满足条件的近似根;若否,则返回第二

点评:渗透循环的思想,为后面教学做铺垫。

变式训练3 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 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 运用公式 直接计算.

第一步:取 =5;

第二步:计算 ;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算法3 用循环方法求和.

第一步:使 ,;

第二步:使 ;

第三步:使 ;

第四步:使 ;

第五步:如果 ,则返回第三步,否则输出 .

点评:一个问题的算法可能不唯一.

4.回顾小结

1.算法的概念:对一类问题的机械的、统一的求解方法.算法是由基本运算及规定的运算顺序所构成的完整的解题步骤,或者是按照要求设计好的有限的计算序列,并且这样的步骤或序列能解决一类问题.

2.算法的重要特征:

(1)有限性:一个算法在执行有限步后必须结束;

(2)确定性:算法的每一个步骤和次序必须是确定的;

(3)输入: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以刻划运算对象的初始条件.所谓0个输入是指算法本身定出了初始条件.

(4)输出:一个算法有1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没有输出的

算法是毫无意义的.

5.课后作业

写出求 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使 ,;

第二步:使 ;

第三步:使 ;

第四步:使 ;

第五步:使 ;

第六步:如果 ,则返回第三步,否则输出 .

1.1.1. 算法的概念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

二、预习内容:

1.算法的概念及其特点

2.判断一个数为质数的算法设计

三、提出疑惑:如何快速准确的写出一个问题的算法?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

2.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

3.知道算法应满足的要求。

二、学习重点:算法的含义、判断一个数为质数的算法设计。

学习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算法的概念

2.算法的重要特征:

(二)、例题分析:

例1. 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整数n,试设计一个程序或步骤对n是否为质数做出判定

变式训练1:一个人带三只狼和三只羚羊过河,只有一条船,同船可以容纳一个人和两只动物.没有人在的时候,如果狼的数量不少于羚羊的数量,狼就会吃掉羚羊.请设计过河的算法。

例2 给出求解方程组 的一个算法.

变式训练2:写出求过两点M(-2,-1)、N(2,3)的直线与坐标轴围成面积的一个算法。

例3 用二分法设计一个求解方程x2–2=0的近似根的算法。

变式训练3 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三)、回顾小结:

(1)算法的概念

(2)算法的重要特征

(四)、当堂检测:

写出求 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使 ,;

第二步:使 ;

第三步:使 ;

第四步:使 ;

第五步:使 ;

第六步:如果 ,则返回第三步,否则输出 .

课后练习与提高:

1. 下列关于算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算法就是某个问题的解题过程 B. 算法执行后可以不产生确定的结果

C. 解决某类问题的算法不是惟一的 D. 算法可以无限地操作下去不停止

2.有一堆形状大小相同的珠子,其中只有一粒质量比其他的轻,某同学利用科学的算法,两次利用天平找出这粒最轻的珠子,则这堆珠子最多有多少粒( )

A. 4 B.5 C.7 D.9

3下列各式中的S值不可以用算法求解的是( )

A.S=1+2+3+4

B.S=1+2+3+4+….

C.S=

D.S=1+2+3+4+…+100

4.已知一个学生的语文成绩为89,数学成绩为96,外语成绩为99。求它的总分和平均分的一个算法为:

第一步:取A=89,B=99;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输出计算结果。

5.写出解方程2x+3=0的算法。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6. 给出一个判断点P 是否在直线y=x-1上的一个算法。

参考答案:

1.C 2.D 3.B 4.计算总分S=A+B+C;计算平均分P=S/3

5.移项得2x=-3;系数化为1得x=-3/2

6.解:第一步:将点P 的坐标带入直线y=x-1的解析式

第二步:若等式成立,则输出点P 在直线y=x-1上

若等式不成立,则输出点P 不在直线y=x-1上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