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结合律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加法结合律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

2013-07-05 收藏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的异、同点,及其特点.

  (三)能正确、灵活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正确、灵活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这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计算从而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加法结合律的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46+(    )=75+(    )         (    )+38=(    )+59

  24+19=(    )+(    )         a+67=(    )+(    )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               304+215=519

  85+632=(    )            215+304=(    )

  2.板演:

  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在多位数加法竖式计算中,已经学过一种简便算法,如

  

加法结合律

 

  引导学生回忆说明,从个位加起,先把每个数位上可以凑成“10”的两个数加起来,再和另一个数相加.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教师指出:刚才那种计算方法实际上就是应用加法结合律.那么什么叫做加法结合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

  教师指出,如果把刚才板演题再加上一个条件“三班有49人”,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例2.出示例2.

  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三班有49人.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读题后,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师生共同画出线段图.

  

加法结合律

 

  让学生用两种方法,独立做在本上.

  板书:(48+50)+49              48+(50+49)

  =98+49                =48+99

  =147(人)                 =147(人)

  答:四年级一共有147人.

  提问:

  (1)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点?

  启发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是先把一班、二班的人数加起来,再加上三班的人数,也就是先把48和50相加,再加上49;第二种解法是先把二班、三班的人数加起来,再加上一班的人数,也就是先把50和49相加,再和48相加.

  (2)这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点?

  启发学生说出两种解法的计算结果相同.

  (3)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通过比较明确这两个算式是相等的关系,因此可以写成.

  (48+50)+49=48+(50+49)

  (4)观察下面两组算式,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里应填什么?

  (32+40)+19○32+(40+19)

  (75+25)+40○75+(25+40)

  启发学生明确:每组的两个算式是相等的关系,○里应填上“=”.

  (5)继续观察这三个等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等号左边算式和等号右边算式各有什么共同点?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归纳:

  ①这三个等式中,每组算式两边都有三个加数,加数不一样.

  ②三个等式中,等号左边算式加的顺序相同,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③三个等式中,等号右边的算式加的顺序也相同,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6)那么等号左、右两边加的顺序一样吗?它们的和怎样呢?(不变)

  引导学生总结发现的规律.

  教师明确: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一规律就叫做加法结合律.

  (7)怎样用比较简单的形式表示加法结合律呢?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加数,那么加法结合律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第49页结论.

  板书:              (a+b)+c=a(b+c)

  3.教学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异同点及它们的特点.

  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在加法运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什么异同点?从而得出

  相同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都是加法的运算定律.其计算结果——和不变.

  不同点:加法交换律是变换了加数的位置,如a+b=b+a;加法结合律不改变加数的位置,而改变了加数的运算顺序,如a+b+c=(a+b)+c=a+(b+c).

  特点:

  应用加法交换律改变加数的位置后,计算时仍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应用加法结合律改变运算顺序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教学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在加法中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1)教学例3:计算480+325+75.

  提问:

  这道题怎么算比较简便?为什么?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在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因为375和25相加能得整百数(400),再算480+400比较简便,这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板书:

  

加法结合律(3)

 

  (2)教学例4.

  计算325+480+75怎样算简便?应用了什么定律?

  启发学生想出325和75相加可以得到整百,先用加法交换律交换480和75的位置,再计算325加75,这里又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板书:

  

加法结合律(3)

 

  (3)比较例3、例4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在比较中使学生明确,例3只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而例4是先用加法交换律把75和480交换位置,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

  教师概括:

  在加法中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有时要用到交换律,有时要用到结合律,有时既要用到交换律还要用到结合律.无论如何应用,在计算时为使计算简便应考虑,哪些数相加可以得到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要先用加法交换律把这些数移在一起,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这些数结合起来先算,最后求这几个数的和.

  练一练

  完成课本第50页“做一做”的题目.说明怎样算简便,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提问:

  过去哪些知识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例如,做口算加法36+48,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把36+48先改写成36+(40+8),然后算(36+40)+8这就是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三)巩固反馈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2.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15+(7+b)=(20+2)+b

  (10+20)+30+40=10+(20+30)+40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1+89+11         78+46+154

  168+250+32       85+41+15+59

  (四)作业

  练习十一第8~10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学生过去对加法结合律有过一些感性认识,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采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后,进行一系列的比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抽象概括出加法结合律.

  新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例2,通过一系列的启发、讨论,逐步总结出加法结合律.

  第二部分通过比较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两个运算定律,并掌握它们的特点.

  第三部分学习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通过计算让学生懂得加法应用了什么定律,怎样应用的定律.只有真正理解定律的意义,才能做到灵活运用.

  本节课的练习目的明确.围绕重点使学生在理解两个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简便运算.

  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例 2  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三班有49人,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加法结合律(4)

 

  (48+50)+49=98+49=147(人)

  48+(50+49)=48+99=147(人)

  答:四年级一共有147人.

  (48+50)+49=48+(50+49)

  (32+40)+19加法结合律(4)32+(40+19)

(75+25)+40加法结合律(4)75+(25+40)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相同点:计算结果——和不变

  不同点:

  应用加法交换律改变加数位置后,仍按从左到右顺序计算.

  应用加法结合律改变运算顺序后.要先算(    )里面的,再算(    )外面的.

  例3

  

加法结合律(5)

 

  例4

  

加法结合律(5)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