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24页。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会读、写0。
2.培养学生认真写数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0的两种含义。
教学难点:0的第二种含义:起点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1个小盒子、2个彩色小球、动物图片,数学卡片0~5、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装有2个小球的盒子,打开,出示给学生看。
师:盒子里的小球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一齐答。
生:用数字2来表示。
师:我们班的同学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小学生!(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小球)
师:现在盒子里的小球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一齐答。
生:用数字1来表示。(师又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小球)
师:现在盒子里有几个小球?
生:没有了。
师:没有了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吗?(可能有同学说出用0表示,对此要进行肯定和表扬)
二、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师:像这个盒子里一样,一个东西也没有,我们可以用0来表示。
(板书:0)
师:这个数字读作零,0表示什么都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竖起一根手指,让学生说是几(1),并跟着一起伸出手指头,师再竖起一根,让学生说是几(2)。
师:老师握起拳头,我一根手指头都没竖起来,这时可以表示什么数字呢?(全体同学一起举起拳头,读0)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0像什么?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你吃了5个,还剩0个。某某同学有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你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看谁说得最好。
学生讨论2分钟。然后指明3至4名同学说一说,由其他同学们来评价他说得好不好,说得好的可以奖励一朵小花。
三、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1、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电脑出示直尺画面直,学生进行观察。)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可以用0,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直尺上也有0。我们看看0在哪儿呢?在那个数字的前面?
生:0在1的前面。
师: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字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也就越远。
(学生从前往后读0~5,体会数越大离0越远。)
师: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直尺上的哪个数字,这个数字越大,表示这个东西的长度也就越大。(边说边有动画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0还可以表示什么吗?
(电脑课件出示跑道图案。)
生:0还可以表示跑道的起点。
2、动物赛跑。
师:现在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就要进行跑步比赛了。
(先随意在黑板上画好的跑道上摆放小动物画像。)
师:这些小动物们比赛跑步,象这样能决出谁跑得快谁跑得慢吗?
生:不能。
师:那怎样才能公正地决出谁跑得最快?
(引导学生说出必须在同一个起点上,如果不能就由老师说出。)
师:这个起点就可以用0表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0像什么?它是一笔写成的。
(师示范写0并教儿歌。)
师:数字0,像鸡蛋,长长圆圆,没有角;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师:大家将你们的手指伸出来,跟着老师在空中划几遍。
(学生书空写0三遍,注意笔顺。)
学生在书上29页练习格描写0。
请两位同学上小黑板描写,全班同学评价优点和缺点。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实数混合运算50练
绵阳市三台县初二数学四边形检测试题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教案
二次函数测试题
初二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201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有答案)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测试题(有答案)
初二数学: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调研试题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测试题
整式除法练习题
一次函数综合测试
初二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推论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练习题(附答案)
2016八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混合运算接着练
一次函数的性质
初二数学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其逆定理测试题
有理数混合运算模拟卷
初二数学上册周考测试题
一次函数常用公式
2016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初二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2016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月考试卷
初二数学第八章分式及分式方程单元复习题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测试题(有答案)
绵阳市三台县潼川中学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检测题及答案
一次函数常见题型
实数的故事
代数方程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