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第二课时)”的说课
(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第2节,第97~104页)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信息社会“数字”社会里,常常需要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根据大量纷繁杂芜的数据做出一个合理的决策,而统计正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人们更好地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及建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3个统计特征量,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
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
2、课时安排和说明
参照新教材教师用书建议:“10.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一节准备安排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承上启下地回顾探索平均数的一些性质及简单应用。第二课时探索得到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并会正确计算众数和中位数,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各自适用范围。 第三课时是练习实践课,目的是巩固和深化本节知识及会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用计算机计算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二课时。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众数和中位数两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两概念的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利用收集的数据整理分析,对刚接触统计不久的学生来说,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尚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因此,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统计观念(即数据感)是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认知分析:学生已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及会计算平均数,这两者形成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能力分析: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尚需进一步培养。
情感分析: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研究,但在合作交流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少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尚需通过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来加以带动。
基于以上分析,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互相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研究,并最终学会学习。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初二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试卷分析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人教版数学六下《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PPT课件
人教课标六下《保护水资源》PPT课件
人教课标六下《节约用水》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六下《数的整除练习课》ppt课件
株洲市银海学校《面积的认识》(比赛课件)
人教版数学六下《负数》PPT课件1
人教版数学六下《反比例的意义》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六下《找规律》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六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ppt课件1
人教版数学六下《成正比例的量》PPT课件7
边墙沟小学《圆锥的体积》(张有兰)
人教版数学六下《负数》PPT课件2
广元师范附小人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PPT课件
仙降镇中心小学六下《原式和方程》总复习ppt课件
人教版数学六下《成正比例的量》PPT课件8
人教版数学六下《成正比例的量》PPT课件4
人教版数学六下《正反比例应用题》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六下《正反比例的比较》ppt课件3
人教课标版六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ppt课件2
人教课标版六下《数与代数――整数和小数应用题》ppt课件1
人教课标版六下《有趣的平衡》ppt课件
人教版数学六下《解比例》PPT课件3
人教课标版六下《数的整除整理与复习》ppt课件1
人教版数学六下《解比例》PPT课件2
人教版数学六下《复式条形统计图》PPT课件之三
人教版数学六下《大家来制统计图》ppt课件
2013人教版数学六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ppt课件2
人教课标六下《统计与概率》FLASH课件
人教课标六下《数与代数――代数与方程》PPT课件
人教版数学六下《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PPT课件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