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2、3、4,并能与性质定理、定义综合应用.
2.使学生理解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3.会根据简单的条件画出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画图的依据是哪几个定理.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探索式试明法”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2.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学会分别从题设或结论出发寻求论证思路的分析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一题多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体会几何证明的方法美.
二、学法引导
构造逆命题,分析探索证明,启发讲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2、3的应用.
2.教学难点:综合应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3.疑点及解决办法:在综合应用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时,在什么条件下用判定定理,在什么条件下用性质定理(强调在求证平行四边形时用判定定理,在已知平行四边形时用性质定理).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复习引入,构造逆命题,画图分析,讨论证法,巩固应用.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将以上性质定理分别用命题的形式叙述出来.
【引入新课】
用投影仪打出上述命题的逆命题.
上述第一个逆命题显然是正确的,因为它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所以它也是我们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方法(定义法).
那么其它逆命题是否正确呢?如果正确就可得到另外的判定方法(写出命题).
【讲解新课】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反过来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如图1,在四边形 中,如果
,
,那么
.
∴
. 同理
.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因此得到: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类似地,我们还会想到,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如图1,如果 ,
,连结
,则△
≌△
得到
,
,那么
,
,则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由此得到: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判定定理1、2的证明采用了探索式的证明方法,即根据题设和已有知识,经过推理得出结论,然后总结成定理).
我们再来证明下面定理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该定理采用规范证法,如图1由学生自己证明,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前面三种依据分别证明,借以巩固所学知识)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判定定理1、2、3分别是相应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彼此之间分别为互逆定理,在使用时不得混淆.
例1 已知:
是
对角线
上两点,并且
,如右图. 求证: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因为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对边平行且相等,由已知易证出两组三角形全等,用定义或判定定理1、2都可以,还可以连结
交
于
利用判定定理3简单. 证明:(由学生用各种方法证明,可以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和作辅助线的方法,并比较各种证法的优劣,从而获得证题的技巧).
【总结、扩展】
1.小结:(投影打出)
(1)本堂课所讲的判定定理有
(2)在今后解决平行四边形问题时要尽可能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相应定理,不要总是依赖于全等三角形,否则不利于掌握新的知识.
2.思考题
教材P144B.3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42中7;P143中8、9、10
九、板书设计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38中1、2
补充
1.下列给出了四边形 中
、
初中数学说课稿:绝对值
中学数学校本课程案例
正数与负数导学案
公式法解方程导学案
数轴说课稿
《数轴》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导学案:变量
数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说课稿
整式的加减导学案
《幂的乘方》说课稿
《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梯形导学案
矩形的判定说课稿
简单的平移作图导学案
初中数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教学反思
八年级数学讲学稿:中心对称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性质说课稿
梯形的性质说课稿
下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有理数运算”》应用题教学
北师大版数学黄金分割的应用说课稿
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反思和课例点评
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性质反思
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相交线与平行线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1)说课稿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