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当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的轨迹叫做圆。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练习一下初三数学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家庭作业。
2016初三数学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家庭作业
1.在直角坐标平面中,M(2,0),圆M的半径为4,那么点P(﹣2,3)与圆M的位置关系是()
A.点P在圆内 B.点P在圆上 C.点P在圆外 D.不能确定
2.已知⊙O的半径是5,点A到圆心O的距离是7,则点A与⊙O的位置关系是()
A.点到A在⊙O上 B.点A在⊙O内 C.点A在⊙O外 D.点A与圆心O重合
3.已知⊙O的直径为3cm,点P到圆心O的距离OP=2cm,则点P()
A.在⊙O外 B.在⊙O上 C.在⊙O内 D.不能确定
4.在⊙O中,圆心O在坐标原点上,半径为 ,点P的坐标为(4,5),那么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
A.点P在⊙O外 B.点P在⊙O上 C.点P在⊙O内 D.不能确定
5.关于半径为5的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有一点到圆心的距离为5,则该点在圆外
B.若有一点在圆外,则该点到圆心的距离不小于5
C.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长度不大于10
D.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部分可以大于10π
6.已知⊙O的半径为3cm,点A到圆心O的距离为4cm,则点A与⊙O的位置关系是()
A.点A在⊙O内 B.点A在⊙O上 C.点A在⊙O外 D.不能确定
7如图,动点M、N分别在直线AB与CD上,且AB∥CD,∠BMN与∠MND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若以MN为直径作⊙O,则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
A.点P在⊙O外 B.点P在⊙O内 C.点P在⊙O上 D.以上都有可能
8.在Rt △ABC中,∠C=90°,AC=3,BC=4,CP、CM分别是AB上的高和中线,如果圆A是以点A为圆心,半径长为2的圆,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点P,M均在圆A内 B.点P、M均在圆A外
C.点P在圆A内,点M在圆A外 D.点P在圆A外,点M在圆A内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三数学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家庭作业,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课件ppt上杭五中八年级下
2015年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19.1函数课件(4份打包)
20.3课题学习
18.2.1矩形(第2课时)课件
2015年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19.2一次函数课件(6份打包)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课件(2份)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16.2二次根式的乘除课件(共31张PPT)
18.2.2菱形—菱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课件
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课件(共21张PPT)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1课时)课件(共18张PPT)
平凉市第四中学2014
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课件ppt上杭五中八年级下
2015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17.1勾股定理》配套课件(3份)
18.1平行四边形(第3课时)复习课件(共17张PPT)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总复习课件(共21张PPT)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章末总复习课件(共16张PPT)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16.3二次根式的加减课件(共33张PPT)
2015人教版八年级下《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配套课件(2份)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2课时)课件(共29张PPT)
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课件(共16张PPT)
19.2.1正比例函数课件(2份)
19.1.1变量与函数课件(2份)
17.1勾股定理课件(共16张PPT)
2015人教版八年级下《16.2二次根式的乘除》配套课件(3份)
第十六章第1节二次根式的定义课件(共15张PPT)
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课件ppt上杭五中八年级下
2015年春人教版八年级下20.1数据的集中趋势课件(3份打包)
2015春人教版八年级下《18.1平行四边形》配套课件(6份)
2015人教版八年级下《20.2数据的波动程度》配套课件(2份)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课件(2份)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