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数学专题训练题(答案)_题型归纳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2017中考数学专题训...
首页>学习园地>题型归纳>2017中...

2017中考数学专题训练题(答案)

2016-09-26 收藏

初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初中,多做题,多练习,为中考奋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7中考数学专题训练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惠安冬天室外最低气温会低于 -30℃。 B.泉州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5℃。

C.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3℃。 D.登革热病人发高烧时体温为37℃。

2. 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某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某铁块温度降低,热量一定减小 D.内能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内能低的物体

3.下列现象,属于物态变化中吸热过程的是( )

A、雾凇的形成 B、夏天,放在冰箱中的水结成冰

C、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变小了 D、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外壁上会“出汗”

4.有些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它有( )

A、较大的热值 B、较低的沸点 C、较小的比热容 D、较小的密度

5.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以下措施不属于水资源浪费或污染的是:( )

A、向河中排放未经净化处理的污水 B、把生产生活垃圾倒入河流或水塘

C、在河中放养鱼类 D、通过水泵把污水注入一百多米深的地下

6.将一瓶煤油倒掉一半,则剩下的一半( )

A.热值、比热容和密度都不变 B.密度不变,热值和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

C.热值、质量和比热容都不变 D.热值不变,质量和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

7.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2:1,若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1,那么它们吸收热量之比为( )

A.2 : 1 B.1 :4 C.1 : 1 D.4 : 1

8.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常可以看到“白气”,这是( )。

A.冰箱中的水蒸气冒出 B.冰箱中的霜升华而成的水蒸气

C.冰箱中的水遇到高温汽化而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9. 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B、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10. 下列图示的做法中,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内能的是:( )

压缩筒内空气 金属汤勺放在热 食品放入电冰 热水器放在太阳下

棉花燃烧起来 汤中,温度升高 箱,温度降低 照射,水温度升高

A B C D

11. 用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由细线悬吊着的塑料泡沫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如图10),则该小球(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可能带正电, 也可能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15. A、B是同种材料 制成的电阻,它们的长度相等,A的横截面积是B的两倍,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通过A、B的电流IA、IB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IA=IB B. IA

C.IA >IB D. 无法比较

16.如图所示电路正确的是( )

17. 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4所示,关于a、b两种液体的鉴别结论正确的是()

A.a的比热大,是水 B.a的比热大,是酒精

C.b的比热大,是水 D.b的比热大,是酒精

18.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 L1 、L2都不发光 B. L1不发光、L2发光

C. 电池被烧坏 D. L1发光、L2不发光

19. 将质量相同的三块金属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

到表面平整石蜡上。经过足够长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

右图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20. 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若要使L1和L2两灯组成并联电路,开关的断开与闭合情况是 ( )

A.S1、S2断开,S3闭合

B.S1、S3闭合,S2断开

C.S1、S2、S3闭合

D.S1、S3断开,S2闭合

二、填空题(共12分,每空1分)

2 1.汽车紧急刹车时轮胎与地面摩擦会冒烟,这表明通过 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太阳能热水器能够给水加热,这表明通过 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2. 用久的白炽灯的灯丝因为 而变细,夏天可以洒水降温,这是利用水 时要 热。

23. 沙漠地区昼夜温差比较大,这是由于 的缘故。

24. 一节干电池电压 V ; 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 V,我国提供给家庭电路的电压

是 V。

25.如图13所示,开关闭合时,两个电压表的指针的位置相同且如下图所示,则L1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V,L2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__V,电源电压是__________V。

三、简答题(4分)

26.夏天,扇扇子为什么会感到凉快?

四、实验、作图题(共26分)

27. 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_ ___的性质制成 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小明观察到同学们测水温的操作有如图中所示四种,你认为正确的是 ( )

(3)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外壁模糊,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 。

(4)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第5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____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说明当地的大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填“大于”、“小于”、“等于”)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温度/℃ 86 88 90 92 94 98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5)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并在坐标图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6)课堂上选择用 (选填“冷水”或“热水”)来做实验的原因是 。

28.小明在做一种物质熔化的实验时,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网] 3 4 5 6网] 7 8 9 10[来

温度(℃)[ 45 46 47 48 48 48 48 49 50 51 52

(1)该物质的熔点是 ℃;

(2)该物质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持续 min。

(3)熔化过程需要 热 ,温度 。

29.某同学在研究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的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

物质 次数 质量(kg) 升高温度(0C) 吸收热量(J)

水 1 0.05 10 2100

2 0.05 20 4200

3 0.10 10 4200

煤油 4 0.05 10 1050

(1)分析第1、2两次实验可得到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第1、3两次实验可得到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分析第1、4两次实验可得到结论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某同学想测量右图A、B、C三点的电流关系:

(1)小明同学将电流表接入A点后,发现电流表读数出现如图乙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排除故障后丙图的读数是 A。

(2)小李同学测的三点的电流如图表格所示,实验存在不足。小李的实验如何改进: 。

(3)请用公式表达并联电路干路和支路的电流关系: 。

31.根据左边实物图请在右边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2分)

32.如下图所示,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2分)

五、计算题(18分)

33.(5分)将2 kg烧红的铁块,温度从800℃降低温度至20℃将放出多少热量?

[已 知C铁=0.46 ×103J/(kg•℃)]

34.(6分)如图17所示,电压表V的示数为2.8V,电流表A的示数为0.8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2A,电流表A1的示数是多少? L2的两端的 电压是多少?电源电压是多少?

35.(7分)用一款酒精炉将酒精作为燃料给2kg的水加热,当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100℃时,共消耗酒精40g。

求:(1)水吸收的热量;[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

(2)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已知酒精的热值q=3.0×107J/kg )

(3)炉子的效率。

(4)若改用太阳能加热这些水有什么好处?

29.(1) 相同质量的相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所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2) 不同质量的相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所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3)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所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30.(1) 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0.34 。

(2) 使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做一次实验 。

(3) I=I1+I2 。

31.(2分)答案略

32.(2分)答案略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2017中考数学专题训练题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