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4
收藏
编者小语:奥数题往往从结构到解法都充满着神奇的魅力,易于小学生尝到探索的乐趣,而在探索解题方法的过程中,小学生又亲身体验到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因此对学习数学产生进一步的向往。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了小学五年级奥数题,希望小编整理的五年级奥数题及参考答案:抽屉原理问题2,可以帮助到你们,助您快速通往高分之路!!
例3 证明:任取8个自然数,必有两个数的差是7的倍数。
分析与解答 在与整除有关的问题中有这样的性质,如果两个整数a、b,它们除以自然数m的余数相同,那么它们的差a-b是m的倍数.根据这个性质,本题只需证明这8个自然数中有2个自然数,它们除以7的余数相同.我们可以把所有自然数按被7除所得的7种不同的余数0、1、2、3、4、5、6分成七类.也就是7个抽屉.任取8个自然数,根据抽屉原理,必有两个数在同一个抽屉中,也就是它们除以7的余数相同,因此这两个数的差一定是7的倍数。
把所有整数按照除以某个自然数m的余数分为m类,叫做m的剩余类或同余类,用[0],[1],[2],…,[m-1]表示.每一个类含有无穷多个数,例如[1]中含有1,m+1,2m+1,3m+1,….在研究与整除有关的问题时,常用剩余类作为抽屉.根据抽屉原理,可以证明:任意n+1个自然数中,总有两个自然数的差是n的倍数。
在有些问题中,“抽屉”和“苹果”不是很明显的,需要精心制造“抽屉”和“苹果”.如何制造“抽屉”和“苹果”可能是很困难的,一方面需要认真地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多做一些题积累经验。
例4 从2、4、6、…、30这15个偶数中,任取9个数,证明其中一定有两个数之和是34。
分析与解答 我们用题目中的15个偶数制造8个抽屉:
凡是抽屉中有两个数的,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两个数的和是34。
现从题目中的15个偶数中任取9个数,由抽屉原理(因为抽屉只有8个),必有两个数在同一个抽屉中.由制造的抽屉的特点,这两个数的和是34。
1.1全等图形课件(共13张PPT)
2014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期末模拟试卷
5.1物体位置的确定(1)课件2
新苏科版八年级上6.2一次函数(1)课件ppt
南部片区2013—2014学年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期末模拟试题
苏科版七下10.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一课时)
宿城区王官集初中八年级上6.1函数(1)课件【省优课评比】
南师附中新城初中八年级上6.1函数(1)优课比赛课件3
苏科版七下11.2全等三角形
苏科版七下1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三课时)
新苏科版八年级上6.1函数(1)课件ppt
6.6《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课件(共22张PPT)
苏科版七下13.2可能性(第一课时)盐城市明达中学
6.1函数优课比赛课件ppt
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八年级上6.1函数(1)课件【省优课评比】
新苏科版八年级上5.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课件ppt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6.1《函数》课件(3份)
5.1物体位置的确定(1)课件1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6.1《函数》课件(2份)
1.1全等图形课件ppt
扬州市翠岗中学八年级上6.1函数(1)优课比赛课件
苏科版七下11.1全等图形
南部片区2013—2014学年小学六年级下数学期末模拟试题
苏科版七下11.1全等图形精品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上6.1函数(1)优课比赛课件4
4.3实数课件(共15张PPT)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6.2《一次函数》课件(共13张PPT)
1.2全等三角形课件(共19张PPT)
新苏科版八年级上5.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三课时)课件ppt
徐州市八年级上6.1函数(1)课件【省优课评比】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