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5
收藏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一课,在对教材进行仔细地分析后,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思路:通过复习四边形,开门见山,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一、用发展的眼光来教学,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
出示平行四边形后,先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会有哪些特征?有的学生说“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对边相等”;有的说“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猜想后,进行小组合作研究,进一步了解和证明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让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用手中的尺子和量角器分别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在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时,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他们不仅想到量角器,还想到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将两个对角重合在一起的方法;还有的学生想到将其中的一个锐角撕下来和另一个锐角重合,把一个钝角撕下来和另一个钝角重合,这样也可以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这样探究的过程,远比让学生直接记忆背诵接受而来的知识要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在体验中让学生自身感悟的知识才理解深刻、印象久远。
二、创造性地挖掘教材里的素材,发挥学生的潜能。
当学生理解并抽象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后。我和学生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框架,通过玩平行四边形框架,让学生认识到平行四边形易变的特性,并了解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应用。看学生玩得非常带劲,我就追问他们:“在平行四边形的变形中,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学生不仅在玩,开始静静思考。经过他们来回的拉动变形,最后发现“四条边的长短没有变,而里面的面积变了”这时有个聪明的男生说:“我发现,平行四边形越往两边拉,它变得越来越矮,面积就越来越小”我接着说:“对,在底边不变的情况下,平行四边形越来越矮,就是它的高越来越短,所以面积就越来越小。”那么,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有几种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这里让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趋于深化,初步感知到平行四边形在变形中周长没变,面积却发生了变化。使学生思维的覆盖面加深,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提高智能素质。
初二数学课件-轴对称变换(1)
北师大版八年级课件:十字相乘法
初一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
初一数学-7.2.1三角形内角课件
初一数学-7.3.1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第1课时
初一数学-9.1.2不等式的性质课件
初一数学-镶嵌课件
初二数学课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初一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
初二上函数自变量课件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上探索勾股定理课件(2)
初一数学-9.2.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初二数学课件-最简二次根式(1)
浙教版八年级课件:二次根式的性质
用坐标表示点的平移(一)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上探索勾股定理课件(1)
初一数学课件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初二数学上课件-一次函数图像的应用(B)
初一数学-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件
初一数学8.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课件
初一数学-9.1.1不等式及其解集课件
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课件
初一数学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课件
初一数学-10.2直方图课件
初一数学实数的运算课件
初二数学课件-轴对称变换(2)
初二上摩托车行驶变化图课件
初二上函数图像课件
七年级数学课件实数的有关概念
初二数学课件-一次函数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