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9
收藏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年级上半学期10以内的加减法中的一节与10相关的加减法的练习课,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10的组成,初步认识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10的游戏》是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掌握10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难点是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题组中的规律。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设计学生喜欢的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一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思考、操作,得出10的加减法的所有算式。
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际状况,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想法有3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练习课与新授课相比,内容上无法吸引学生,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媒体呈现喜羊羊与会太狼的童话世界,给学生以动态的刺激,让学生在愉快的数学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多样的计算方法。
允许学生解题的策略多样性,如在10-()=8一题中,紧扣教学重点问你怎么想的?开方式的问题,给学生创造了宽阔的思维空间,并留给学生大胆阐述自己想法的机会,出现了观察4杯已喝完的饮料、10的分拆、10-6=4等等想法,发散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而在10的加法练习中,又为学困生提供了小圆片,为学困生提供了进一步掌握10的加减法的阶梯,使他们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观察比较,概括规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则是在练习中通过观察发现规律,也是这一节课的难点,所以我在设计练习时,共安排了3处题组合,通过起始的由老师导到后面的学生自己探究、概括,足以看出了学生思维步步深入,在感知中慢慢地悟出规律,能进行一定的推算。在开放题的练习中通过比较,进一步使学生的思维得以锤练。
四、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间的交流。
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鼓励他们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合作性学习,利用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每一个人都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员在探究尝试中各有所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如:小组合作摆一摆,分一分,把10个苹果装进2个篮子;小组交流10-()=8,你的好办法?让学生学生在合作互动的教学中,形成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与伙伴合作。
山东省邹平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旋转》复习课件ppt
《图形旋转》课件ppt新人教版九年级上
山东省邹平实验中学九年级上《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件ppt
山东省邹平实验中学九年级上《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件(2)
山东省邹平实验中学九年级上《中心对称图形》课件ppt
松滋市涴市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上23.2中心对称课件ppt
24.1.1圆的基本概念课件ppt开县南雅初级中学九年级上
广西桂林灵川县第三中学九年级23.2.1中心对称课件ppt
《一元二次方程》课件ppt北京38中学九年级上
九年级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法》课件ppt
24.2.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ppt新人教版九年级上
圆柱和圆锥课件ppt新人教版九年级上
桂林灵川县第三中学九年级24.4弧长及扇形面积课件ppt
松滋市涴市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上23.1图形的旋转课件ppt
山东省邹平实验中学九年级上《中心对称》课件ppt
灵川县第三中学九年级24.4.2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课件
灵川县第三中学九年级2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课件ppt
山东省邹平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图形的旋转》课件ppt
《与圆有关的面积计算》课件ppt桂林市逸仙中学九年级上
灵川县第三中学九年级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2)课件
山东省邹平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
乌拉特中旗二中九年级上24.1.3弧、弦、圆心角的关系课件
山东省邹平实验中学九年级上24.1圆(一)课件ppt
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课件ppt新人教版九年级上
山东省邹平实验中学九年级上《一元二次方程》课件ppt
22.2解一元二次方程课件2
山东省邹平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圆心角定理》课件ppt
广西桂林灵川县第三中学九年级24.3正多边形和圆课件ppt
22.2解一元二次方程课件ppt新人教版九年级上
九年级上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课件ppt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